贺龙长征前在宜昌的战斗(二)
贺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35 年11 月红二、六军团(后改为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领导者、指挥者。贺龙长征前将革命的种子撒播宜昌,也从宜昌带出了一批开国名将。自1926 年北伐首次攻克宜昌城,到1935 年退出湘鄂边苏区开始长征,贺龙率军辗转宜昌近10 年,其足迹遍布宜昌的山山水水。本文记录了贺龙在宜昌的部分传奇经历,从另一个侧面见证着这支长征生力军的成长、不朽,见证着宜昌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贺龙在宜昌,主要领导了北伐占领宜昌、两次攻克长阳县城、两次占领五峰县城、两次攻占远安县城等主要战斗,其中有著名的长阳西湾起义、建立土家第一军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贺龙革命事业最低潮、部队锐减到100 多人时,正是从宜昌绝地反击,最终建立起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黄柏山、清水坪、傅家堰、枝柘坪、资丘、麻池、都镇湾、渔洋关等一串串地名,无不记录着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转战宜昌 打出鄂西红色根据地
宜昌、恩施和湘西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阶级矛盾尖锐,世代聚居于此的土家族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抗官府的斗争精神,且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贺龙自1928 年10 月进入宜昌后,转战各地,身经百战,最终将湘鄂边、巴(东)兴(山)(秭)归、荆(门)当(阳)远(安)、枝(江)宜(都)地区打造成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第一军正式在此期间创立。
1929 年4 月26 日,贺龙在长阳都镇湾茅坪召开前委会议,听取前委派驻长阳代表陈寿山、长阳县委书记龚良鹏的全面汇报,肯定了长阳地区的革命斗争颇有基础,指示迅速发动起义。5 月上旬,根据贺龙指示,前委代表陈寿山在偏岩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共产党员李勋控制的县保卫团择机起义。7 月9 日,李勋在西湾大沙坝主持召开3000 多人参加的军民大会,宣布县保卫团起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六军。陈寿山宣布贺龙关于部队番号和军、师主要干部的命令,李勋为第六军军长。全军1100 多人、400 多条枪,史称“西湾起义”。第六军是一支以土家族劳苦大众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土家族指战员570 多人,占50%以上,军、师、团主要干部12 人中,有7人是土家族,占58%。它是全国第一支以土家族为主体、以军为建制的工农红军,因而被称为“土家第一军”。红六军的创建有力推动了宜昌地区的革命斗争,虽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壮大了革命的火种,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29 年11 月21 日,红四军主力攻占渔洋关,22 日帮助五峰建立了第一个人民政权组织。
1930 年3 月,贺龙率红四军4000 多人从鹤峰东进长阳枝柘坪,亲自发动群众,建立枝柘坪乡苏维埃政府,使长阳山区诞生了第一个正式的乡苏维埃政府。4 月,消灭孙俊峰团防,并再次攻克五峰县城。5 月1 日,贺龙在五峰城关书院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五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等。6 月,红四军在枝江、宜都一带游击,消灭观音桥的郑劲夫团防。7 月,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组建红二军团。
1930 年12 月,红二军团南征,收编了活动于枝江、宜都、石门一带的欧阳晋农民武装,并先后攻克华容、南县、津市、临澧等地。1931 年2 月初,红二军团游击到五峰湾潭地区。2 月10 日,贺龙率总部手枪队70 余人由天池河夜渡清江,进入长阳。11 日清晨,手枪队分两路攻入资丘,打垮600 多人的团防武装。贺龙在镇上召见陈子珊、田朗清等人,指示“迅速召集市民开会,成立资丘市苏维埃政府”,随后赶到都镇湾与红二军团主力会合,部署攻打长阳县城。2 月13 日,贺龙回师渔洋关,与中央代表邓中夏会合。接着奔袭长阳,捕杀团防田凤阳等,清算地主财产,收缴布匹、金银等折合银元三万多块,给资丘市苏维埃政府拨款800 块。2 月16 日攻克长阳县城。17日,在县立高等小学广场召开千余人的群众大会,处决土豪劣绅胥国华等17 人,将收缴的部分物资分给农民。18 日,红军主力回驻都镇湾、资丘,在县城没收的500 多吨物资用20只木船运往资丘作军需。贺龙在资丘召见长阳县委书记李小成和红五十师师长李步云,肯定了长阳党组织的斗争成绩和五十师的战斗功绩。24 日,在红二军团的支持下,长阳县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麻池召开,选举李金畲为苏维埃政府主席。2 月底,红二军团在长阳枝柘坪进行休整并改编为红三军。红军驻此一个多月,发动群众,打击土豪,清剿土匪,巩固苏维埃政权。4 月3 日,贺龙北上开辟巴兴归根据地。4 月13 日,攻克远安县城,协助远安县委分别在南襄城、老君村、芭王店建立第一、第二、第三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打土豪、烧地契、分财产。4 月下旬,转战当阳、荆门。5月6 日,贺龙在保康马良坪召开军事会议,任命刘子和为南(漳)远(安)保(康)游击司令,拨给一批枪支弹药。5 月中旬,贺龙收编峡口大刀会100 多人,随后率主力向鄂西北转移。9 月13 日,红三军从房县南下,再次攻克远安县城,并拨给武器帮助建立远安县游击队,就地开展武装斗争,巩固荆当远根据地。
贺龙率领红四军、红二军团、红三军等主力红军在五峰、长阳、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等县来回游击,与川军和地方保安团战斗,不断消灭其有生力量,促进了宜昌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先后指导创建或影响扩及湘鄂边、荆当远、巴兴归、枝宜革命根据地,使宜昌地区建立了长阳、五峰、长巴、巴兴归、当阳、枝宜、荆当、南安等8 个县、54 个区、260 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达 900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苏区人口90 万,占总人口的47%。其中,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五区一市、71 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 3300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有23 个乡颁发了苏维埃政府印章;五峰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八区一市、49 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2100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5%。
枪下留人
救出一员开国上将
在首次授予的55名开国上将中,有一名宜昌籍的铁匠,他就是出生于宜都松木坪镇江家湾的贺炳炎。他是宜昌唯一一名上将,也是在贺龙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跟随贺龙转战南北并被贺龙从保卫局的枪下救出的铮铮铁汉。1929 年4 月,受贺龙革命队伍的影响,在刘家场向元丰铁铺当学徒、年仅16 岁的贺炳炎扔下铁锤加入红军,从此踏上浴血奋战的戎马征程。
贺炳炎满怀激情地参加红军后,因个子矮小没有分配具体工作,就毛遂自荐帮助喂马。当了几天小马夫,大家认为他太小,让他回家,他伤心地大哭一场,刚好贺龙军长来了,见他参军心切,就说:“好好好,让他到宣传队提浆糊桶子吧”,于是留在红军中。因他勇敢大胆,臂力过人,遂被编入战斗序列。1930 年12 月,红二军团总部在松滋杨林被敌人包围,而主力红军不能及时救援,面对险境,贺炳炎当机立断,护卫贺龙、邓中夏等向刘家场突围。
敌人紧追不舍,子弹嗖嗖地从头上掠过,不时有战友倒下,危急之时,贺炳炎抽刀砍破骡马上一个装满银元的口袋,白花花的银元使敌人放弃了追赶,军团首长得以甩开追兵,脱离险境,机智勇敢的贺炳炎也成为贺龙的警卫员。此后,他历任手枪队班长、排长、队长、湘鄂西军分校区队长、红三军骑兵连长、襄北独立团团长、二十二团团长等。
1933 年,由于中共中央代表夏曦在湘鄂边区执行“左”倾错误路线,大规模地开展“肃反”,九师师长段德昌、七师师长叶光吉、参谋长王炳南等一批高级干部相继被诬以“改组派”的罪名被杀害或关押,使苏区人人自危。当年6 月,身为十九团团长的贺炳炎不明不白地被保卫局当作“改组派”逮捕,就在他被拉出去要枪毙的关键时刻,贺龙赶到并质问夏羲:“为什么要杀贺炳炎?别人说他是反革命,他就是反革命?反革命打起仗来会那样不要命?他十几岁跑来投红军,是我把他捡回来的,他的历史我清楚,为什么不问问我?”在贺龙的直接干预下,夏羲不得不让步,将贺炳炎释放,但仍被肃反委员会定性为“改组派自首分子”,不准担任团职干部,降为管理科长,负责在总指挥部打杂。此后的贺炳炎用革命行动证明了自己对革命的忠诚。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
宜昌人才网
贺龙在宜昌,主要领导了北伐占领宜昌、两次攻克长阳县城、两次占领五峰县城、两次攻占远安县城等主要战斗,其中有著名的长阳西湾起义、建立土家第一军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贺龙革命事业最低潮、部队锐减到100 多人时,正是从宜昌绝地反击,最终建立起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黄柏山、清水坪、傅家堰、枝柘坪、资丘、麻池、都镇湾、渔洋关等一串串地名,无不记录着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转战宜昌 打出鄂西红色根据地
宜昌、恩施和湘西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阶级矛盾尖锐,世代聚居于此的土家族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抗官府的斗争精神,且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贺龙自1928 年10 月进入宜昌后,转战各地,身经百战,最终将湘鄂边、巴(东)兴(山)(秭)归、荆(门)当(阳)远(安)、枝(江)宜(都)地区打造成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第一军正式在此期间创立。
1929 年4 月26 日,贺龙在长阳都镇湾茅坪召开前委会议,听取前委派驻长阳代表陈寿山、长阳县委书记龚良鹏的全面汇报,肯定了长阳地区的革命斗争颇有基础,指示迅速发动起义。5 月上旬,根据贺龙指示,前委代表陈寿山在偏岩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共产党员李勋控制的县保卫团择机起义。7 月9 日,李勋在西湾大沙坝主持召开3000 多人参加的军民大会,宣布县保卫团起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六军。陈寿山宣布贺龙关于部队番号和军、师主要干部的命令,李勋为第六军军长。全军1100 多人、400 多条枪,史称“西湾起义”。第六军是一支以土家族劳苦大众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土家族指战员570 多人,占50%以上,军、师、团主要干部12 人中,有7人是土家族,占58%。它是全国第一支以土家族为主体、以军为建制的工农红军,因而被称为“土家第一军”。红六军的创建有力推动了宜昌地区的革命斗争,虽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壮大了革命的火种,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29 年11 月21 日,红四军主力攻占渔洋关,22 日帮助五峰建立了第一个人民政权组织。
1930 年3 月,贺龙率红四军4000 多人从鹤峰东进长阳枝柘坪,亲自发动群众,建立枝柘坪乡苏维埃政府,使长阳山区诞生了第一个正式的乡苏维埃政府。4 月,消灭孙俊峰团防,并再次攻克五峰县城。5 月1 日,贺龙在五峰城关书院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五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等。6 月,红四军在枝江、宜都一带游击,消灭观音桥的郑劲夫团防。7 月,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组建红二军团。
1930 年12 月,红二军团南征,收编了活动于枝江、宜都、石门一带的欧阳晋农民武装,并先后攻克华容、南县、津市、临澧等地。1931 年2 月初,红二军团游击到五峰湾潭地区。2 月10 日,贺龙率总部手枪队70 余人由天池河夜渡清江,进入长阳。11 日清晨,手枪队分两路攻入资丘,打垮600 多人的团防武装。贺龙在镇上召见陈子珊、田朗清等人,指示“迅速召集市民开会,成立资丘市苏维埃政府”,随后赶到都镇湾与红二军团主力会合,部署攻打长阳县城。2 月13 日,贺龙回师渔洋关,与中央代表邓中夏会合。接着奔袭长阳,捕杀团防田凤阳等,清算地主财产,收缴布匹、金银等折合银元三万多块,给资丘市苏维埃政府拨款800 块。2 月16 日攻克长阳县城。17日,在县立高等小学广场召开千余人的群众大会,处决土豪劣绅胥国华等17 人,将收缴的部分物资分给农民。18 日,红军主力回驻都镇湾、资丘,在县城没收的500 多吨物资用20只木船运往资丘作军需。贺龙在资丘召见长阳县委书记李小成和红五十师师长李步云,肯定了长阳党组织的斗争成绩和五十师的战斗功绩。24 日,在红二军团的支持下,长阳县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麻池召开,选举李金畲为苏维埃政府主席。2 月底,红二军团在长阳枝柘坪进行休整并改编为红三军。红军驻此一个多月,发动群众,打击土豪,清剿土匪,巩固苏维埃政权。4 月3 日,贺龙北上开辟巴兴归根据地。4 月13 日,攻克远安县城,协助远安县委分别在南襄城、老君村、芭王店建立第一、第二、第三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打土豪、烧地契、分财产。4 月下旬,转战当阳、荆门。5月6 日,贺龙在保康马良坪召开军事会议,任命刘子和为南(漳)远(安)保(康)游击司令,拨给一批枪支弹药。5 月中旬,贺龙收编峡口大刀会100 多人,随后率主力向鄂西北转移。9 月13 日,红三军从房县南下,再次攻克远安县城,并拨给武器帮助建立远安县游击队,就地开展武装斗争,巩固荆当远根据地。
贺龙率领红四军、红二军团、红三军等主力红军在五峰、长阳、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等县来回游击,与川军和地方保安团战斗,不断消灭其有生力量,促进了宜昌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先后指导创建或影响扩及湘鄂边、荆当远、巴兴归、枝宜革命根据地,使宜昌地区建立了长阳、五峰、长巴、巴兴归、当阳、枝宜、荆当、南安等8 个县、54 个区、260 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达 900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苏区人口90 万,占总人口的47%。其中,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五区一市、71 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 3300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有23 个乡颁发了苏维埃政府印章;五峰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八区一市、49 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2100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5%。
枪下留人
救出一员开国上将
在首次授予的55名开国上将中,有一名宜昌籍的铁匠,他就是出生于宜都松木坪镇江家湾的贺炳炎。他是宜昌唯一一名上将,也是在贺龙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跟随贺龙转战南北并被贺龙从保卫局的枪下救出的铮铮铁汉。1929 年4 月,受贺龙革命队伍的影响,在刘家场向元丰铁铺当学徒、年仅16 岁的贺炳炎扔下铁锤加入红军,从此踏上浴血奋战的戎马征程。
贺炳炎满怀激情地参加红军后,因个子矮小没有分配具体工作,就毛遂自荐帮助喂马。当了几天小马夫,大家认为他太小,让他回家,他伤心地大哭一场,刚好贺龙军长来了,见他参军心切,就说:“好好好,让他到宣传队提浆糊桶子吧”,于是留在红军中。因他勇敢大胆,臂力过人,遂被编入战斗序列。1930 年12 月,红二军团总部在松滋杨林被敌人包围,而主力红军不能及时救援,面对险境,贺炳炎当机立断,护卫贺龙、邓中夏等向刘家场突围。
敌人紧追不舍,子弹嗖嗖地从头上掠过,不时有战友倒下,危急之时,贺炳炎抽刀砍破骡马上一个装满银元的口袋,白花花的银元使敌人放弃了追赶,军团首长得以甩开追兵,脱离险境,机智勇敢的贺炳炎也成为贺龙的警卫员。此后,他历任手枪队班长、排长、队长、湘鄂西军分校区队长、红三军骑兵连长、襄北独立团团长、二十二团团长等。
1933 年,由于中共中央代表夏曦在湘鄂边区执行“左”倾错误路线,大规模地开展“肃反”,九师师长段德昌、七师师长叶光吉、参谋长王炳南等一批高级干部相继被诬以“改组派”的罪名被杀害或关押,使苏区人人自危。当年6 月,身为十九团团长的贺炳炎不明不白地被保卫局当作“改组派”逮捕,就在他被拉出去要枪毙的关键时刻,贺龙赶到并质问夏羲:“为什么要杀贺炳炎?别人说他是反革命,他就是反革命?反革命打起仗来会那样不要命?他十几岁跑来投红军,是我把他捡回来的,他的历史我清楚,为什么不问问我?”在贺龙的直接干预下,夏羲不得不让步,将贺炳炎释放,但仍被肃反委员会定性为“改组派自首分子”,不准担任团职干部,降为管理科长,负责在总指挥部打杂。此后的贺炳炎用革命行动证明了自己对革命的忠诚。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在成都病逝,是新中国最早去世的上将。贺龙亲自为他撰写祭文,并题写挽联“卓越功勋传千秋,革命精神永长存”。
宜昌人才网
上一条:
500款宜昌茶“云”上销
下一条:
市纪委监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