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金贵满
一幅奇妙的东方神画,传承华夏文明,演绎荆楚风情;
一个科技的主题乐园,集声光电大成,带你穿越千年。
20多天前的“五一”小长假,荆州方特引爆旅游市场,让荆州跻身全国新晋“热门目的地”,游客人数呈井喷式增长。
循此热度,5月24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荆州部分重点景区,探访“宜荆荆恩”城市群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城市与主题公园——
“核心吸引物”引爆旅游
“声光电结合让人身临其境,无论是对大人或小孩子,更容易理解我们灿烂的历史文化。”虽是周一上午,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景区仍然迎来大批“错峰”的游客,来自武汉的游客魏萌带着5岁的女儿体验“火烧赤壁”项目,真实感受三国古战场的烽烟滚滚。
2019年9月12日,湖北首座大型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荆州方特东方神画开园迎客,迄今已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
《楚乐》中,演员精湛的表演与气势如虹的编钟、编磬完美融合,让深藏地底千年的文化“活”了起来;《火烧赤壁》利用光电声影等技术,重现三国草船借箭、曹降荆州等经典场景……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总经理佟兴介绍,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是荆州方特受到大家喜爱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宜昌及周边城市主题公园旅游收入普遍高于景区,荆州方特营收更是超过4000万元。宜昌游客总量虽暂列第一,但从核心吸引物来看,方特、唐城等主题公园后来居上,接待量、客单消费已反超宜昌高品质景区,形成文旅消费新增长极。
旅游与历史文化——
在可观可感可玩中弘扬传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屈原馆前的广场上,记者在一组大型竹简前驻足,《离骚》之璀璨触手可及。
馆内,大型演出《屈原》通过全息投影和真人表演的形式,带领游客回顾屈原从意气风发到流放他乡的坎坷岁月,感受其家国情怀。
全国共有20多家方特,为何荆州方特能出圈?有专家分析,首先在于其有文化特色。
凭借“文化+科技”理念,荆州方特在向消费者奉献极富文化特色的高科技旅游产品的同时,把当地的文化融入进去。基于荆楚文化符号设计的文化游乐项目《火烧赤壁》、大型演出《屈原》和《楚乐》,为荆州方特独有。
荆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楚文化。大到百亿级项目,小到一墙一瓦,荆州都力求通过科技手段或者现代演绎方式将古代历史和荆楚文化呈献给现代游客。从荆州纪南文化旅游区已签约和在建的重点项目中,不难看出荆州将旅游产品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的决心。
在建的荆楚文化大观园,投资150亿元,致力于打造楚文化精髓的集中展示区;“楚王宫”景区紧邻楚纪南故城遗址,是集中展示楚文化的标志项目和龙头景区……就连纪南文旅区的道路命名都是以《楚辞》、楚国历史名人来命名。
产业与绿色发展——
区域一体化开启新格局
国际眼光、世界标准、楚文化特色、高起点定位。
荆州纪南文旅区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生态、宜居、智能、低碳的文化新城和现代城市配套为建设基础,在南临荆州古城、北据长湖,总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施园区化开发,项目化推进。
记者在园区看到,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华强方特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的荆楚文化大观园项目已开工建设,荆楚岁时湾、围棋小镇等7个项目已经落地;融资瓶颈取得突破,融资规模超过200亿元;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在建项目投资近800亿元。
伴随着环荆州古城5A景区创建的加速推进,以及松滋洈水、 石首桃花山等景区提档升级,红色旅游全面激活,乡村旅游风生水起,荆州全域旅游线路和产品不断完善。
“每逢节假日,万达、火车站、新天地商圈一房难求。”这是很多荆州市民向记者描述的火爆场景。两年来, “方特效应”在荆州迅速显现,强势带动全市住宿、餐饮和交通等第三产业发展。
过去,荆州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难以让游客留下。而荆州方特的建成开业,荆州的旅游业态一举从过境游变为过夜游,团队游变为自助游,观光游变为体验游,开启了荆州旅游的新格局。
对此,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弘清醒且期待:荆州是荆楚文化的聚集区,但自然山水资源相对匮乏,可与宜昌差异化发展,把国际知名的三峡游线路延伸到荆州;两地共同推广和营销,加强“宜荆荆恩”城市群的文化旅游的宣传,争取将中国旅游日的主会场放到“宜荆荆恩”城市群举办;共同加快推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满意度。
能级提升,得有核心吸引
在荆州采访,很多市民对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景区津津乐道,说宜昌一直是荆州市民旅游首选地,无论是旅行社组团还是自驾游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
随着“五一”小长假荆州方特的火爆,宜昌市民纷纷到荆州打卡,畅游之余不免有一丝“被吸”的感觉。
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我们应该看到“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带来的更大机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宜昌要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实现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宜昌发展旅游有着强大的自然禀赋和文化基因,旅游业是着力打造的千亿产业。与“宜荆荆恩”城市群城市协作发展旅游,宜昌能级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宜昌观光旅游缺乏核心吸引物,引爆性、综合性文旅消费产品不足,游客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可回味的创造性产品亟待丰富。当务之急,是要推进旅游从“资源依托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理念、制度、人才、技术创新,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文旅融合产品,有力推动全市文旅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主动融入城市群,资源共享、特色互补,唱好“大合唱”,实现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