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中小学幼儿园9月1日开学
备受关注的新学期开学时间定下来了!8月17日,宜昌市教育局对2021年秋季开学工作作出部署,全市中小学、幼儿园9月1日正式开学,市内高校错时错峰开学,重点地区师生暂缓返校。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属地防控要求,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开学,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前、开学中、开学后各环节疫情防控和开学各项工作。学校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返校;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
在宜高校9月1日左右错时错峰开学
全市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2021年9月1日(星期三)正式开学。若疫情发生变化,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及时作出调整并进行全市统一调度。
市内高校原则上2021年9月1日(星期三)左右错时错峰开学,特殊情况可据实调整,处在中高风险区、湖北省确定的重点地区师生暂缓返校。2021级新生按照学校最新通知的开学时间报到。各高校在开学前一周将开学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
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复课时间不得早于属地中小学、幼儿园线下开学时间,同时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双减”文件要求。
开学前后两周内完成接种
根据最新国家防控技术方案和属地防控要求,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案”,抓紧制订完善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将开学安排和防控要求精准通知到每一位师生,提前与新生建立联系。与暂缓返校师生“一对一”保持联系,充分细致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全面落实师生(含学校外籍人员)开学前14天返回居住地、健康状况监测和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报备等制度,动态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一人一档”建立台账,精准掌握开学前健康异常人员在中高风险区、学校、班级分布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学前后两周内完成12-17岁学生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工、市内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第二剂次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全接、不漏一人。精准统计师生两剂次疫苗接种情况,精细做好除禁忌症外应接未接师生的查漏补种“清零”工作。
防疫措施不达标一律不得安排开学
根据学校规模、师生数量,加快储备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防疫物资,已经储备的物资进行全面盘点,清理过期、临期和损毁物品,及时按需补齐。在合适区域增加水龙头或移动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液等物品。
会同属地卫健、疾控部门开展发热病人处置、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等场景实战演练,开学前至少开展一次演练。
完善教育、卫生、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联防联控的开学保障机制,健全疫情研判、家校沟通、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动态掌握居住地、学校所在地防控要求,科学有效指导。按照各级最新防控要求,各地对属地学校严格评估验收,未通过的一律不得安排开学。
各地各校对照新版防控技术方案,对疫情防控、开学准备、校园安全、教学安排等工作逐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并督促整改到位,不符合教育部“三项入学标准”的一律不得开学。
高校学生返校不提倡家长陪同
学校按相关规定做好师生健康管理,中高风险区或持黄码、红码的师生暂缓返校。分学校、分年级错时错峰返校,入校前师生员工须提供健康承诺书。暑假期间出现健康异常情形的师生员工、校外培训机构教职员工以及家长有过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或红码的,报到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做好路途防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提倡采用私家车方式返校。来(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第一时间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报告学校。不提倡高校新生和其他学生家长陪同学生返校,家长或其他陪同人员不得进入校内。
师生员工根据入学报到要求,按时、分批有序到校。保持1米社交距离完成体温检测、症状询问、身份核实,高校学生须核验健康码、行程码。
开学后疫情防控常态化
落实校园常态化防控措施,特别是进出校园必须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登记等措施,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确需进入校园人员须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及疫苗接种情况,落实实名登记。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等消毒通风。
加强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及从业人员管控,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定期清理库存食品,及时处理不宜加工的原辅助材料,重点做好冷链食品排查,不订购来源不明冷链产品及冷荤凉菜、生食水产品,降低冷链传播风险。引导师生分批、分时段错峰就餐、隔排就座。
持续引导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分餐制等卫生习惯。加强学生近视防控,教育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休息。在组织学校文体活动等教学集体活动时,综合考虑学校防控压力等情况,制定防控方案,避免人员交叉接触。
营养餐确保两个“全覆盖”
坚持托得住、管得好、服务优,落实课后服务“5+2”模式,提供午间营养餐服务,确保秋季开学义务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各校抓紧制订课后服务方案。探索推进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尽量保证校内完成书面作业,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宜昌人才网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属地防控要求,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开学,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前、开学中、开学后各环节疫情防控和开学各项工作。学校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返校;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
在宜高校9月1日左右错时错峰开学
全市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2021年9月1日(星期三)正式开学。若疫情发生变化,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及时作出调整并进行全市统一调度。
市内高校原则上2021年9月1日(星期三)左右错时错峰开学,特殊情况可据实调整,处在中高风险区、湖北省确定的重点地区师生暂缓返校。2021级新生按照学校最新通知的开学时间报到。各高校在开学前一周将开学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
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复课时间不得早于属地中小学、幼儿园线下开学时间,同时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双减”文件要求。
开学前后两周内完成接种
根据最新国家防控技术方案和属地防控要求,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案”,抓紧制订完善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将开学安排和防控要求精准通知到每一位师生,提前与新生建立联系。与暂缓返校师生“一对一”保持联系,充分细致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全面落实师生(含学校外籍人员)开学前14天返回居住地、健康状况监测和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报备等制度,动态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一人一档”建立台账,精准掌握开学前健康异常人员在中高风险区、学校、班级分布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学前后两周内完成12-17岁学生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工、市内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第二剂次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全接、不漏一人。精准统计师生两剂次疫苗接种情况,精细做好除禁忌症外应接未接师生的查漏补种“清零”工作。
防疫措施不达标一律不得安排开学
根据学校规模、师生数量,加快储备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防疫物资,已经储备的物资进行全面盘点,清理过期、临期和损毁物品,及时按需补齐。在合适区域增加水龙头或移动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液等物品。
会同属地卫健、疾控部门开展发热病人处置、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等场景实战演练,开学前至少开展一次演练。
完善教育、卫生、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联防联控的开学保障机制,健全疫情研判、家校沟通、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动态掌握居住地、学校所在地防控要求,科学有效指导。按照各级最新防控要求,各地对属地学校严格评估验收,未通过的一律不得安排开学。
各地各校对照新版防控技术方案,对疫情防控、开学准备、校园安全、教学安排等工作逐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并督促整改到位,不符合教育部“三项入学标准”的一律不得开学。
高校学生返校不提倡家长陪同
学校按相关规定做好师生健康管理,中高风险区或持黄码、红码的师生暂缓返校。分学校、分年级错时错峰返校,入校前师生员工须提供健康承诺书。暑假期间出现健康异常情形的师生员工、校外培训机构教职员工以及家长有过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或红码的,报到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做好路途防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提倡采用私家车方式返校。来(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第一时间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报告学校。不提倡高校新生和其他学生家长陪同学生返校,家长或其他陪同人员不得进入校内。
师生员工根据入学报到要求,按时、分批有序到校。保持1米社交距离完成体温检测、症状询问、身份核实,高校学生须核验健康码、行程码。
开学后疫情防控常态化
落实校园常态化防控措施,特别是进出校园必须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登记等措施,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确需进入校园人员须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及疫苗接种情况,落实实名登记。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等消毒通风。
加强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及从业人员管控,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定期清理库存食品,及时处理不宜加工的原辅助材料,重点做好冷链食品排查,不订购来源不明冷链产品及冷荤凉菜、生食水产品,降低冷链传播风险。引导师生分批、分时段错峰就餐、隔排就座。
持续引导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分餐制等卫生习惯。加强学生近视防控,教育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休息。在组织学校文体活动等教学集体活动时,综合考虑学校防控压力等情况,制定防控方案,避免人员交叉接触。
营养餐确保两个“全覆盖”
坚持托得住、管得好、服务优,落实课后服务“5+2”模式,提供午间营养餐服务,确保秋季开学义务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各校抓紧制订课后服务方案。探索推进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尽量保证校内完成书面作业,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结合落实“五项管理”要求,各校制定作业管理办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宜昌人才网
上一条:
宜昌候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下一条:
宜昌这三个项目,有了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