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着力打造“无违建城市”
今年年初以来,湖北省宜昌市积极开展全域“清违行动”,消除违法自建房屋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高位统筹 确立“全面清违”理念
宜昌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清违行动”写入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全面清违”的决策部署。
为切实将“拆违”落地落细,宜昌市建立起市级领导包街道、县级领导包社区的包联制度。“清违行动”开展以来,该市共有23名市级领导、27名县市区委主要负责领导、103名县市区委常委、197名县级干部到包保联系点督导清违工作,市委、市政府高频次、快节奏、高规格调度推进“清违行动”。
党建引领 凝聚合力抓清违
宜昌市坚持以清除党员和公职人员违法建设为突破口,出台党员及公职人员违建行为专项清理方案,明确时限、明确纪律、明确后果,推动党员及公职人员自查、自报、自拆。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压实市直部门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紧抓时间节点、紧盯关键少数,督促党员和公职人员带头清违。
在行动中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压实单位主体责任,全领域、全行业、全覆盖开展党员和公职人员违建清除。
目标导向 城乡一体保进度
围绕打造“无违建城市”目标,宜昌市坚持城乡一体同步推进清违行动,力争通过一年时间实现全市域清违净违。
全覆盖摸排。属地政府采取“以房找人”方式,逐小区、逐楼栋、逐户排查,建立全量违建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党政部门采取“以人找房”方式,安排专人、组建专班对本行业、本系统的党员和公职人员逐一上门核查,确保违建摸排无遗漏。
高强度督办。市清违办严格落实“日碰头、日复核、周调度、周通报、月考核”的“221”督导机制,每日6组25名督导员一线复核督办,形成了市县同频、城乡同步的清违格局。各地实行“挂图作战”“清单督办”“对点销号”,形成了“相互拼、相互赛,日排名、周调度、月研判”的战区运行机制。
分类处置 注重安全惠民生
宜昌市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的原则抓清违,把握为民管城的底层逻辑,严防过程走样变形。
注重安全底线。宜昌市通过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违建清理,房屋承重得到保障,高空坠物风险得到排除,电路、消防、通风、燃气等管线得到保护,消防应急通道得到畅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注重品质提升。将“清违行动”与“美丽街区”“净美街巷”建设有效结合,通过拆违清违,畅通了生活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整治了一批背街小巷环境问题,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便民停车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宜昌人才网
高位统筹 确立“全面清违”理念
宜昌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清违行动”写入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全面清违”的决策部署。
为切实将“拆违”落地落细,宜昌市建立起市级领导包街道、县级领导包社区的包联制度。“清违行动”开展以来,该市共有23名市级领导、27名县市区委主要负责领导、103名县市区委常委、197名县级干部到包保联系点督导清违工作,市委、市政府高频次、快节奏、高规格调度推进“清违行动”。
党建引领 凝聚合力抓清违
宜昌市坚持以清除党员和公职人员违法建设为突破口,出台党员及公职人员违建行为专项清理方案,明确时限、明确纪律、明确后果,推动党员及公职人员自查、自报、自拆。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压实市直部门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紧抓时间节点、紧盯关键少数,督促党员和公职人员带头清违。
在行动中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压实单位主体责任,全领域、全行业、全覆盖开展党员和公职人员违建清除。
目标导向 城乡一体保进度
围绕打造“无违建城市”目标,宜昌市坚持城乡一体同步推进清违行动,力争通过一年时间实现全市域清违净违。
全覆盖摸排。属地政府采取“以房找人”方式,逐小区、逐楼栋、逐户排查,建立全量违建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党政部门采取“以人找房”方式,安排专人、组建专班对本行业、本系统的党员和公职人员逐一上门核查,确保违建摸排无遗漏。
高强度督办。市清违办严格落实“日碰头、日复核、周调度、周通报、月考核”的“221”督导机制,每日6组25名督导员一线复核督办,形成了市县同频、城乡同步的清违格局。各地实行“挂图作战”“清单督办”“对点销号”,形成了“相互拼、相互赛,日排名、周调度、月研判”的战区运行机制。
分类处置 注重安全惠民生
宜昌市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的原则抓清违,把握为民管城的底层逻辑,严防过程走样变形。
注重安全底线。宜昌市通过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违建清理,房屋承重得到保障,高空坠物风险得到排除,电路、消防、通风、燃气等管线得到保护,消防应急通道得到畅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注重品质提升。将“清违行动”与“美丽街区”“净美街巷”建设有效结合,通过拆违清违,畅通了生活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整治了一批背街小巷环境问题,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便民停车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注重分类处置。个性化应对群众诉求,分类出台《违法建设拆除修复规范》等指导性文件,慎重处理农村生产生活用大棚,及时解决漏雨隔热的坡屋顶设置及其他群众关注的问题,避免出现“一刀切”和“重拆违、轻修复”的情况。对存在重大疾病、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众的违建,由所在单位通过慰问、帮扶等形式开展“助拆、助清、助修”,刚柔相济,以民生温度提升居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