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绿色发展的宜昌底色:蹄疾步稳 经济重塑又一春
日期:2022-06-18 浏览
年初,“中国2021年经济百强城市”排名出炉,宜昌以5022.69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经济百强城市第54位。

  目前,全国“5000亿俱乐部”城市,共有12家。站上5000亿,意味着“峡江之王”宜昌的破茧归来,也意味着城市能级的关键一跃。

  从“化工围江”到绿色发展,从“关改搬转”到动能转换,宜昌正加速调转赛道,向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板块升级转型,腾笼换鸟,闯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宜昌追求的,不仅是体量与速度,更是“清澈的GDP”。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宜昌冲锋8000亿、逐梦万亿级的号角,已经吹响。

枝江市宜昌船舶工业园区,12艘货轮正在舾装,22艘万吨级货轮正在建造中。去年,枝江下水船舶126艘,完成工业总产值超83亿元,今年一季度园区造船量24艘。(刘曙松 摄)
枝江市宜昌船舶工业园区,12艘货轮正在舾装,22艘万吨级货轮正在建造中。去年,枝江下水船舶126艘,完成工业总产值超83亿元,今年一季度园区造船量24艘。(刘曙松 摄)
  前5月500余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6月14日,宜昌举行6月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活动。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中化学宜昌新材料创新产业园、江苏苯基科技有限公司苯基新材料产业园等6个项目签约,单体投资均过百亿元,计划投资总额达1036亿元。

  这些项目涉及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品包括含氟聚合树脂新材料、高分子材料抗氧化剂等,其中5个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相关项目。

  截至5月,宜昌累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509个,总投资达到3789亿元,在库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

  行走县域,一个个兵不卸甲、只争朝夕的建设工地,气场蒸腾。

  位于宜都的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进入场平强夯阶段,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东阳光公司的甘精、门冬胰岛素原料药项目预计12月投产,届时可生产出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的全系列品种,这在全球不超过10家。

  在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山东海科新能源电解液溶剂项目昼夜不停、全力施工。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年底可投产。

  在宜昌高新区,全年计划推动人福医药全球总部基地等41个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其中投资320亿元的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五一”抢工期、千人同建设。邦普循环一期项目计划“9·30”投产、邦普宜化项目计划明年“5·30” 投产。

  当阳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中发力,签约总投资180亿元的中清智慧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一期已经投产。随着6月14日江苏苯基总投资207亿元的当阳苯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总投资105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签约落户,当阳百亿项目达到4个。

  6月8日,夷陵区总投资60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场平施工现场,200余台机械设备昼夜轰鸣,为6月26日正式开工积极准备。夷陵区高铁北站产业园新能源和基础材料项目、中晶培育钻石生产线综合改造升级项目、均瑶年产10万吨常温发酵乳饮料项目等,均在抓紧推进。

  今年,宜昌共有67个项目入围省级重点建设计划,总投资3645亿元,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武汉,创下历年新高。

  只争朝夕,产业赛道加速转型

  宜昌磷矿资源占全国15%、全省50%以上,石墨资源查明储量约占全国10%。

  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宜昌用短短4年多时间,让人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绿色转型的破釜决心,也交出了一份不负山河的长江答卷。

  今年2月24日,宜昌南玻硅材料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在猇亭区正式投产,产品主要用于光伏、芯片、集成电路等领域,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利润5亿元以上。

  2月18日,总投资60亿元的湖北南炼精细化工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投产后,将与三宁化工错位发展,打造园区石油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领域,人福医药投资60亿元建设总部基地和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可年产小容量注射剂6亿支、冻干粉针剂1亿瓶、麻精原料药10吨。

  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宜昌和三峡集团合作,正积极申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节点。目前,东岳庙大数据中心已建成交付使用;田秋渔大数据中心和武汉互联网核心骨干节点实现直连;紫阳大数据中心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1万架机柜,2025年整体投产。

  新征程上,宜昌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巩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在新赛道上渐成突进之势。

  而在优势赛道上,宜昌的当家产业化工,也大刀阔斧迎来转型蝶变。

  兴发集团是全国精细磷产品门类最全、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去年4月,全国第二个、中部地区第一个电子化学品专区项目开工建设,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5万吨湿电子化学品规模。今年4月27日,投资112亿元的兴发集团硅基新材料项目正式开工。

  三宁化工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500强”企业中排名靠前,稳居省内同行业10强。去年11月,总投资145亿元的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在枝江开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发起冲锋。

  聚焦高端磷化工、现代煤化工、盐化工、硅化工、氟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链,宜昌全面推动传统化工加快向精细化工裂变,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打造“精细磷化中心”。

  裂变升级离不开创新驱动。去年12月,湖北三峡实验室在宜昌揭牌,将围绕磷石膏综合利用及微电子、磷基、硅系高端化学品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化工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

  从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宜昌化工产业实现“V型反转”,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到40%以上,化工产业利润、税收连续两年实现10%以上增长。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3月30日,宜昌蝉联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每一个项目攻坚战背后,都是对地方营商环境的最高检验。

  去年2月19日,湖北晋控气体有限公司年产55万吨氨醇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在当阳市何畈村的坝陵工业园动工。杜万林背着行李来到工地上,成为一名驻厂“店小二”。

  杜万林是该市经信局的一名干部,大家都亲热地叫他“老杜”。

  年产55万吨氨醇生产线和年产80万吨尿素生产线,是当地总投资35亿元的重点项目,计划2023年建成投产。

  一大幅项目建设作战图,几乎铺满了整面墙,那是老杜帮项目排出的证照办理工作责任清单及进度表。从立项用地许可、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土地施工及设备安装,直至竣工验收,涉及20多个环节的工作任务。上至省市部门,下至村湾街道,他需要代表企业同近20个部门打交道,把手续一个个跑下来。

  “不下工地不驻厂,永远不知道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从落地到投产,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老杜说。

  像老杜这样的驻厂“店小二”,在当阳约有30多名,分别驻扎在华强化工、莱赛尔、福广药业、三峡新材等各个重点项目上,在工地与企业同吃同住。在工地很多人心里,老杜已经成了“第二厂长”。

  2021年,宜昌22项改革事项、27个先行试点项目被表彰为省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数量居全省第一。诉求办结率99.96%,综合满意率97.56%,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达到98.78%。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监管改革、“信易贷”等经验模式全国推广。

  5月,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印发《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方案》,宜昌市40项改革事项,创建试点53个成功入选,试点数量再次获得全省第一。
















宜昌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