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串连“万里长江第一坝”和猇亭古战场 25公里滨江绿道将成宜昌新地标
日期:2022-09-15 浏览
眼下,宜昌滨江绿道进入收尾阶段,贯通在即。

不久,市民和游客可从“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出发,一路行至猇亭区三国古战场。

25公里滨江绿道串起葛洲坝公园、镇江阁、屈原广场、世界和平公园、天然塔、灯塔广场、三国古战场等山、水、城、景,将成为宜昌新地标。

建设始于1983年

1983年起,宜昌将崩岸治理与最美岸线有机结合,建设葛洲坝公园,复建镇江阁,新建园林景点。

2006年,九码头、天然塔、胭脂园等景区建成。

2019年,宜昌启动从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8公里长江岸线整治修复。3年间,15座码头被拆除,134家企业征迁腾退,10个江畔景观节点建成。昔日码头、工厂林立的8公里岸线,实现“一带串十景”的华丽蝶变。

2021年,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具有“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的滨江公园城市。随即,从镇江阁至昭君广场11公里绿道启动改造升级,打通“堵点”的贯通工程相继开工。



















近40年的建设和修复,昔日野草丛生、垃圾成堆、码头密布的沙坝江滩,蝶变为集历史、人文、景观、生态于一体的美丽岸线。

平衡“新”与“旧”

在城市黄金地带保留大块市民休闲空间并不容易。

滨江绿道新建、改建过程中,如何平衡“新”与“旧”?

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的8公里长江岸线,工业码头分布密集,场地破碎,地形复杂,且处于中华鲟核心保护区内,护坡改造工程的敏感度高。

“这8公里绿道地处核心区位,串联各辖区的公共空间,要实现打造世界级滨水区的目标,应发挥更高能级的生态效应。”宜昌市园林中心主任李羡军说,方案最终决定以生态修复为前提,进行场地再生利用。

基于这个理念,伍家岗长江大桥桥下空间,原来的砂场被改造成水生花园、雨水花园,雨水实现渗透、储蓄、滞留、净化、再利用。花园内植草沟、艺术草坡、湿地水塘等均以生态为基底,施工时靠近岸坡的地带,采取对原场地进行破碎,形成透水过滤层,再在面层覆土,然后栽种植物实现生态修复。

从沧桑岁月中走来的工业遗存,被温柔以待。19米高的龙门塔吊改造成网红秋千,临江污水处理厂硝化罐实施立体彩绘及亮化,“修旧如旧、承旧创新”,沿线码头等区域以就地利用替代大拆大建。

为让长江沿线空中视线不被切割,沿江各种密如蛛网的线缆、电杆等设施全部搬至绿化带下,打通观江视线,也为长江“留白”。

拓展市民休闲空间

宜昌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滨江绿道建设,把山水还于自然,也还绿于民。

9月初,在江边散步的市民发现,步道上多了古色古香的座椅,坐在街头就能惬意地欣赏长江美景。市民张先生说,过去,沿江的步道空间狭窄,人车争路;现在,新增骑行道,人车分流,更安全。

塑造滨水空间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放眼全球,纽约、上海等众多世界级城市,均有滨水休闲空间。它既是人们休憩游玩之所,更是人、水、城和谐共生的体现。

漫步宜昌滨江绿道,一些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亲水空间附近设置了免费更衣室和洗澡间;公园里的林下空间,为热爱太极的市民留下“接地气”的原生黄土地块;羽毛球场旁,贴心地安装挂衣钩,座椅下增加脚踏……“大树周围装座椅、石质座凳装木板、公园适地装球场、场地周边装衣挂、公共厕所装绿植”的公园微改造,赢得群众点赞。

在沿江大道原集装箱码头区域,新建成的儿童乐园已投入使用。2层楼高的蓝色江豚造型滑滑梯、白色沙滩、滑板碗池、小轮车赛道等时兴的儿童娱乐设施广受喜爱,上百名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嬉戏。

滨江绿道已成为彰显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文明的靓丽风景线。




















宜昌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