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峡尽天开朝日出——湖北省宜昌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日期:2023-02-04 浏览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一句话道出了湖北省宜昌市山水之城特色。

一城山水,孕育了宜昌一杯茶、一条鱼、一颗柑橘的清香和美味,也让宜昌扛下了生态优先、守护一江清水的大旗。

正如江流奔腾不息,追求更高质量的农业现代化近两年成为宜昌在新征程上“赶考”题。“判断一个地方农业强不强,农产品加工水平是关键。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宜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强产兴城的重要任务。”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在分析宜昌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时指出。

换思路、抢赛道、兴科技、强品牌……以2022年为起点,湖北省宜昌市坚持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思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农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宜昌农业各大产业链竞相绽放。“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迈进新时代,用郭沫若的诗句来形容宜昌农业的转型恰如其分。

转换赛道

聚焦八大产业链,实施“六大行动”

“七山两水一分田”,这样的自然禀赋让宜昌具有发展柑橘、茶叶、畜牧、道地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天然资源优势。“承东启西、通南达北,”这样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宜昌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公铁水空”四通八达,让宜昌拥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宜昌市快递物流可实现全覆盖到村。在如此资源优势下,宜昌是柑橘、茶叶生产大市,却不是柑橘、茶叶产业强市。如何破局?按传统模式,就农业谈农业,农产品没有深加工,附加值低。宜昌市副市长李向东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彻底摆脱‘小农经济’的旧思想,集合各方优势,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推动现代化农业在宜昌的快速发展。”

产量高、效益低的现象不仅是宜昌市挥之不去的痛,也是存在于诸多农业大市的普遍问题。宜昌市农业农村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改革从思想破冰开始!宜昌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三农工作专题会议,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为全市三农发展拓新路。“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市委要求,自我开刀、自我革命,聚力破冰突围换思路、找赛道!”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平说。改革大幕就此拉开……

转换思路,找到新赛道。过去拼资源,如今拼科技、拼品牌。聚焦龙头、科技、品质、品牌,宜昌市打造柑橘、茶叶、畜牧、蔬菜、粮油、水产、道地药材、现代种业八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六大行动”。

实施“种药肥革命”行动,全面推行“新种”“老肥”“绿药”,推广绿色高效集成生产技术,实施全市农资监管“一张网”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实施招商引资行动,成立专班招商,积极推动招引绿萌等柑橘头部企业、品冠农业和中茶、浙茶等茶企及中粮集团等落户宜昌。实施扶强培优龙头行动,培育壮大成长型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隐形冠军、产业链头部企业队伍;加快组建宜昌茶叶集团,全力推进屈姑、土老憨等企业倍速增长。实施品牌唱响行动,坚持大整合、大培训,大推介、大合作,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实施渠道贯通行动,加快引进良品铺子、盒马鲜生等渠道商,推动土老憨、一致魔芋等本土企业、合作社与渠道商深度合作。实施联盟协同发展行动,推进本地企业、事业单位迅速融入全国各地的产业联盟,共同制定标准、创建品牌等。

为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宜昌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农业资源聚商、聚资、聚产业,以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为根本,围绕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利用“行业招商、协会招商、感情招商、以商带商、以会招商”等方式用心用情用力招商, 全年外出拜访企业624家,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14个,全口径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851.13亿元,翠林农牧、湖北农发、品冠农业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入驻宜昌。

龙头舞动产业兴。传统粮油产业也焕发新生机。瓦仓大米、“枝江玛瑙米”“长坂坡土榨菜籽油”等一批“宜”字号优质粮油正飞入千家万户;当阳市草埠湖油菜花海、夷陵区南垭村油菜花海、枝江中化农业在枝江问安镇打造 850 亩稻田花海,当阳民天米业公司打造 3000 亩水稻文化产业园、兴山四月青农业公司打造 100 亩稻作文化乐园……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吸引 10 万余游客休闲体验观光。

转换新赛道,拼出新战绩。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宜昌市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粮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5%。2022年净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数量创历史之最、湖北省最多,净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达24.5%。

科技赋能

持续打造“农业芯”,尖端农品“软黄金”

农产品加工产值低下、农产品加工效率不高,是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如何突破?宜昌市紧紧牵住农业科技这个“牛鼻子”,从“农业芯片”入手,重点突破农产品品种、产地精深加工、传统工艺再造等关键技术,在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作出了系列探索。

鱼子酱,曾是身份神秘的“西方珍味”,如今已成宜昌一张响亮的农业名片。

冬日的湖北宜都市高坝洲镇天平山村,由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多元打造的鲟鱼养殖工厂内正生机勃勃。190个鱼池里,一尾尾鲟鱼正悠闲地游来游去,目测大鱼有数百斤,小鱼也有上十斤。长江禁渔后,鲟鱼养殖如何拆网箱不拆产业?清江鲟鱼谷行政总监马敏介绍,是科技赋能,让鲟鱼成功“上岸”。馆内都是气推式循环水生态鱼池,通过气提泵提水实现水循环、生物吸附降解等系列手段,实现高效循环水养殖技术提高鲟鱼品质。一般鲟鱼喂养10年以上即可产卵。鱼子酱,就是取鲟鱼体内的卵腌渍而成。目前,清江鲟鱼谷的鲟鱼储存量3000多吨,年产鱼子酱超30吨,畅销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传统农业生产面貌也因科技而改变。走进宜昌市夷陵区翠林农业国家现代柑橘产业园,分选、加工、仓储物流全自动工厂化运行。一筐筐柑橘从果园进入车间后,经过柑橘数字化智能分选生产线,有的作为鲜果当季出售,或经过合理储存后错峰上市,有的则进入下一个车间,加工成柑橘精油、非浓缩柑橘汁、橘肉、陈皮、膳食纤维、柑橘类饮料等柑橘类食品、饮品、药品、日化用品、调味品、保健品及其他农副产品等。“每一个柑橘,从果皮到果肉在我们这里都能得到百分之百全果利用,实现柑橘价值最大化开发”,湖北翠林集团副总经理张新华说。

科技,让土里土气的农产品变得更“洋气”。宜都是中国柑橘之乡,过去,品相不好的次果,经常只能烂掉。但宜都市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柑橘发酵技术,开发出了橘醋原浆、橘子调味醋、陈皮酱油、陈皮料酒等系列产品。“次果和非标果在我们这里都变成了不愁销的金果果,通过科技赋能,集团拥有了年加工柑橘5万吨的加工规模,可实现每年带动柑橘产业综合增收50亿元。”土老憨董事长陈世贵告诉记者。

科技打造“农业芯”,带动价值链提升。在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当地黄牛就成功换“芯”实现蝶变。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等人的指导下,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1000多亩山坡,熟练运用生态养牛技术,成功开展“夷陵牛”即当地黄牛保种繁育,并通过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了雪花牛肉。雪花牛肉的成功开发,不仅使夷陵牛出肉率从38%提高到40%,优质牛肉比例从10%提高到12%;而且成功打造出“牛味央”等畅销品牌,牛肉价格由80元/公斤提升到800元/公斤,肉牛售价由每头1.4万元升值到3万元以上。“我们肉牛死亡率由原来1%降低到1.5‰,管理成本降低22%,每头平均增收700元。”湖北丰联佳沃公司副总经理谢茁告诉记者。

冬虫夏草对生存条件极为苛刻,以前只能在青藏高原生存,产量低、售价高,难以进入普通家庭。在宜都市,小小虫草,经过人工培育,撬动数十亿元的市场,奥秘何在?东阳光宜都基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冬虫夏草原生态生活环境进行仿制,通过人工模仿当地日照、温度、气候等,为冬虫夏草营造一个宜都版的“新家”。在宜都“新家”,这些产于大自然的高原精灵,不仅品质“达标”,而且部分指标还得到优化,有效解决了砷元素超标现象,“可以说,宜都生产的虫草更生态、更环保、更健康,”宜都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范鹏飞告诉记者,“冬虫夏草宜都新家已开始投入使用,预计项目达产后总产量可达65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成为拉动就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品牌强农

土货憨货“抢手货”,网红打卡进村来

辛苦生产的好产品却卖不出好价钱,为啥?缺乏品牌引领是关键因素。农产品往往具有高度同质性,消费者区分难度大。失去品牌引领,农产品难以实现“质优、价高”,进而增收也困难。

“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来解决‘质量优、价格高、销路畅、增收大’等问题,尤为关键,”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昌沛认为,“我们从2022年开始实施品牌唱响行动。实施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工程,力争每个产业链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3-5家标杆企业品牌。”

宜昌茶叶品牌整合打响了宜昌品牌唱响行动第一枪。宜昌茶叶种植面积99万亩,产量11.18万吨,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市。但品牌多而不强,产业小、散、弱是宜昌茶叶难掩的尴尬,“宜茶走不出湖北省,有的甚至连宜昌都出不去。”一位茶企负责人坦言,宜昌至今没有一个茶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名茶。据调查,仅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大小小茶企就有数十家。为了唱响品牌,宜昌市坚持大整合、大培训,大推介、大合作,于8月2日挂牌成立宜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宜昌现有茶企及茶资源进行整合。集团主打“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区域公共品牌,在茶博会、农交会等重要展会加大宜昌茶叶专场推介,并对茶叶特征特色、工艺技术等制定相应标准,提升宜茶的高品质和知名度。同时,集团还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宜昌茶产业资源,将推出多项改革举措。

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2022年“宜昌宜红”品牌价值25.41亿元,居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48位。伴随宜昌茶叶进一步整合,我们有理由期待宜红重回昔日辉煌。

虽是寒冬腊月,当记者走进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这里周末和节假日依旧人流如织。村口的上岗上,坐落着一栋外形酷似猫咪的建筑,白墙屋顶顶着橙色大伞,四周柑橘树枝叶翠绿,因形象设计酷似橘猫,又名“吉吉村”。

“这是网红打卡点,空气新鲜,风景漂亮,吃得也生态,”元旦节,枝江市民刘从发带着全家自驾到村里游玩。除了酷似橘猫的景观塔,村里还建有橘子工坊、民宿区、篝火广场、景观木平台,鹊桥,还有儿童活动区、农耕体验区,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2023年元旦假期间,来自武汉、荆州、宜昌等地的自驾游爱好者开车进村,汽车排成长龙。“网红村自带流量,游客不请自来,看来这条路我们是选对了。”43岁的向巷村党支部书记周代年说。过去,向巷村都以柑橘为支柱产业,周代年也是村里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领大伙儿种柑橘、卖柑橘。但2016年的柑橘滞销事件给周代年一记重锤!“过去人们喜欢价低量多,现在消费群体变年轻了,他们追求生活品质,更习惯网购。”

于是,周代年带领村民们把柑橘搬上互联网,走电商销售。合作社以每年“15万元底薪+提成”的待遇请来网红直播带货,效果明显。光有网红带货不够,还要打造网红村。去年,周代年找到江苏园林设计院,没想到与对方不谋而合。短短一年多时间,运营效果明显。随着向巷村变身吉吉网红村,村里的土货憨货成了进村游客们的“抢手货”。

走进枝江,浓浓的品牌意识弥漫乡村田野。“枝滋有味”已成为湖北省首个覆盖多门类、多品种的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用品牌为农业强市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枝江市委书记余峰说。

生态富民

护卫长江清江水,坝头岸线农旅兴

“守着清水没水吃,”这是很容易在地处生态红线内的地区出现的现象。生态与产业如何兼得?如何既保生态,又保发展?“我们全力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宜都‘赶考路’,清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宜昌市副市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掷地有声。

为了保护清江,宜都拆了网箱,“红”了村庄。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有5公里长的清江岸线,昔日村民以养殖鲟鱼为生。随着清江全面取缔网箱养殖行动打响,鲟鱼“上岸”后, 渔民也洗脚上岸,另谋出路。当地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引导村民转型吃“旅游饭”。“我们组织干部学习借鉴四川、福建、安徽等地旅游经验和模式,融合宜都地方生活和居住特点,在高坝洲镇青林寺村修建桐树堰小区,安置村民。同时招商引资企业开发民宿,配合文旅公司引进青林亲子乐园、千鱼千鲟主题餐厅、青林明珠温泉度假中心等。”宜都市高坝洲镇党委书记胡文渊告诉记者。

昔日小渔村摇身一变为今朝旅游名村。今年元旦假期,青林寺村迎来大批游客,游古镇、观江景、品鲟鱼宴……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断,村民集中居住的桐树堰小区内的道路建为宽巷子,形成沿街商业街区,楼栋间的过道是窄巷子,兼具成都宽窄巷子的风格。“我们与景区联合成立了村企党委会,通过景村共建达到双赢的目的,充分彰显了‘共同缔造’理念。”青林寺村党总支书记廖丰说,村里主导成立了劳务公司,统一承接古镇内小散工程、环卫保洁等业务,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去年,该村农业收入480万元,村民务工收入2200万元,市场主体旅游总收入约8000万元,总收入突破亿元。

保护好长江,就是守牢“摇钱树”。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的村民们对这句话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许家冲村紧邻三峡大坝,与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属三峡移民搬迁村,被誉为“坝头库首第一村”。看似生态保护的任务更重,但也赋予了这个村独有的旅游区位优势。每年来此看三峡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家冲村也应运而生发展了民宿38家,近200人吃上“旅游饭”。“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村民们都自发地保护环境,守卫长江。”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介绍。

近两年,许家冲村成了三峡周边小有名气的旅游“打卡地”,仅2021年就有近7万游客进村游玩住宿和采购。村经济总收入近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两万多元。

绿色,对宜昌市猇亭区云池街道福善场村意味着生机和希望。福善场村紧挨着三峡机场二期工程,本来可以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工业,但因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原来的工业发展计划全部改变。如何在绿色的幕布上绘出美丽的富春山居图?“我们开始都觉得难,后来区位区政府为村里统一规划,组织我们外出学习,渐渐看到了绿色中孕育着的发展机遇。”猇亭区福善场村党支部书记邓发国说。

虽处寒冬,沿着福善场村的彩色田园步道进入村庄,眼前仍是绿意葱葱、生机盎然。曾经的臭水沟清亮了,村民们还自发在四周垒起了小盆景,成了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原来坑坑洼洼的土路全部绿化硬化亮化,有条件的村民还将自己的农屋改造成民宿,开业两年来,每逢节假日,房间都爆满。“我们不要污染的GDP,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算好生态账,也要算好经济账。”猇亭区委书记李小军说。

迈向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路虽远,行则将至。从长江之畔到清江之滨,从茶乡橘园到池塘栏圈,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宜昌市正按照二十大擘画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蓝图, 换思路、抢赛道,以新的姿势开启新的篇章!

















宜昌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