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应把谋全局与谋长远结合起来,让宜居宜业宜旅的宜昌本色不断发扬光大。”8月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与各区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项目技术负责人余向勇表示。
分析宜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梳理目前存在的压力和挑战,余向勇认为,宜昌要建设三峡生态屏障,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面向全国,承担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面向长江流域,维护三峡生态屏障功能、肩负一江清水东流的宜昌担当;面向湖北,发挥水电、磷化工等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辐射带动周边荆州、荆门、恩施等市(州),实现环境公共服务共治共享。
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能力。率先编制实施、环境总体规划、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从源头上布局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管控,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全地域、全行业、全要素,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提供指引,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水平。继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两山”实验基地创建、山水林田湖系统修复治理工程试点、“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补足生态环境短板,带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改善。
遵循新理念建设新格局。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强和创新生态环境等社会管理,维护“四区一库”的环境功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转型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典型城市)、国家重要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库(我国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资源库和避难所)、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三峡库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长江水环境调节区(维护长江流域中上游水环境安全、承担流域环境调节功能的首要节点城市)、鄂西生态屏障区(湖北西部生态屏障的核心区,鄂西生态圈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城市和支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