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宜昌最新发布
12月14日,“以先行示范引领改革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召开,现场介绍了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 申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津津 宜昌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吴 凯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刘溯剑 宜昌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钟 建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张 数 宜昌海关副关长
●主持人
杜玉婷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和小布来看具体情况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近年来,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围绕“放得更彻底、更到位,管得更科学、更高效,服务更精准、更贴心”,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之“活”、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助推宜昌“四个典范城市”创建。
一、大力简政放权,力促市场之“活”。
以突破性理念助力高质量发展。创新打造“五办”审批模式。通过提前介入、政企联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简并流程、金牌代办等措施,推动宜昌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以来,集中开工重点项目726个,总投资5648亿元,项目个数、投资总额全省领先。新增市场主体10.7万户、增长56.8%。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4家,总数达到52家。以系统化思维推动机制创新。宜昌市“六多合一”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被评为“湖北改革奖”。集成式提升项目审批拿地、评估、审图、验收质效,让企业拿地时间平均减少两个月左右,审图效率提升30%以上。要素供给保障更加有力,今年以来,新批建设用地5万余亩。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53个、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城市发展。依托城市大脑,完善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宜昌被评为全国新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建设宜昌市长江大保护数字监管平台,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创建提供应用支撑。围绕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建立产业大脑,建设惠企直达、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场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强化放管结合,力促经济之“稳”。
推行“互联网+监管”。积极落实国家、省“互联网+监管”试点任务,加强平台推广应用,监管数据归集总量与数据质量全省领先。2022年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强化信用监管。宜昌市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信用档案可视化工程”,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建立“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累计助力市场主体获得授信约420亿元。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按照“无事不扰、风险可控、监管高效”的原则,对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推行触发式监管,为宜昌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在全国首推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累计为企业避免直接税收风险近千万元,改革经验被列入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流域、跨层级综合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综合监管、联合执法。流域综合执法改革模式被评为全国基层十大治水经验之一。
三、持续优化服务,力促发展之“进”。
一网通办、政务公开连续2年以市州排名第一受到省政府专项激励。2021年宜昌政务环境在全省同类城市排名第一。推行“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改革。全面变革审批服务理念和方式,用机器审批替代人工审批,用数据共享取消证明事项,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市场自律,367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批和告知承诺简化审批。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升级版。100本常用证照“免提交”,总体办件时限比法定时间压缩92%,即办件率达81.3%,97%的事项可全程网办。19个行业实行行业综合许可“一证准营”,315项主题线上线下“一件事一次办”,490个事项“跨省通办”,340个高频事项“宜荆荆”都市圈跨域通办;在全省率先上线“鄂汇办”宜昌旗舰店,766个事项掌上可办;打造自助服务体系,实现24小时“自助办”、“就近办”。擦亮“宜人服务”品牌。深入实施“筑堡工程”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特色化。在全市开展基层便民服务“五个规范化”专项行动,选树40个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和100个便民服务站。坚持以下评上,全面畅通12345热线渠道,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群众满意度达99.6%。
宜昌市人社局
人社系统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先行区创建作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先手棋,作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先后在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劳动争议速裁三个领域,指导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先行区,并且按照“创建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的思路持续推进。
一、打造更加便民的服务体系,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以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推进人社服务的规范化。全面推行一窗通办,编制全业务标准化手册,所有人社业务实现一窗受理,66个高频事项即来即办,35个事项跨省通办。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清单外的事项实行兜底办理。全面推行一事联办,把人社部门牵头,分属不同部门、不同科室单位、不同环节、不同层级的业务整合起来,企业招录员工、灵活就业、企业职工退休等17个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行社银合作。目前全市银行挂牌“社银合作”服务网点157家,社保参保缴费、失业金申领、社保卡服务等21项人社高频业务可在合作网点全链条办理。全力完善网办平台。开通宜昌人社掌上通小程序,推出长辈版,社保、失业、养老、补贴申领等高频事项掌上通办。开发语音智能客服,问题咨询秒懂秒回。推行人社政策找人找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政策实行免申即享,社保待遇实现无感认证,“宜才码”成为百度热词。
二、优化劳动维权体制机制,减少企业和群众的法务成本。
推行一站式维权,建设劳动争议联处平台,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调解组织、工会维权、司法援助,推行劳动维权打包办,枝江、远安在先行区创建中,变立案审批制为容缺及时受理,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和群众“四处跑路”、相关部门“九龙治水”的维权格局。推行多元式调解,实行“先调后裁”案件处理模式,构建“人民调解+工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的多元调解工作格局,鼓励双方调解达成一致,避免“对簿公堂”,省时省力省钱,全市前三季度调解成功率达到88%,同比提升20%。推行要素式办案,在全国率先出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要素式庭审规范》,统一庭审记录模板和裁决文书样板,优化庭审流程,压缩庭审时间,精简裁决文书,提升庭审效能,远安县通过先行区创建,庭审时间平均压缩至1.5个小时,平均结案时间仅15天,较法定时间减少30天。推行数字化服务。建设标准化、信息化仲裁庭15个,开通网络庭审功能,打造安薪在线信息平台,畅通掌上维权渠道,实现咨询、投诉、立案、查询、开庭、文书送达掌上全流程办理。
三、精准搭建求职用工平台,减少企业人力成本和个人求职成本。
我们紧盯就业用工主责主业,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对接平台,扎实做好企业招聘和就业服务,建设社区零工市场。聚焦企业零散用工和居民灵活就业需求,全市建设在居民身边的社区零工市场73个,发布就业岗位3.5万个,解决企业灵活用工4520人、培训1709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85人、成功调解劳动关系34人次。开展人社专员服务。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决策部署,按照“一企一策一专员一台账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派出人社服务专员160多名,联系服务企业230余家,全面推进53项人社惠企便民政策应享尽享。提升人才招引精度。在全国高校建立50所“院校人才工作联络站”,绘制人才招引路线图,建立宜昌籍、湖北籍毕业生信息库,向宜昌籍大学生推送人才政策信息25万条,截至11月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7.12万名。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工作中持续发力,涉及6个改革事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创建中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一、着力提升质效抓创建。
2022年,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盯聚焦重点任务推进“先行区创建”。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标准地”出让,全年已出让“标准地”176宗1.79万亩,各类产业园区内的新增工业用地100%以“标准地”方式出让。二是推广五证同发,猇亭区、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10个县市区实现“五证同发”。三是全面推行“多测合一”,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报批许可、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及产权登记等三个阶段,实现同一阶段测绘工作“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四是优化不动产登记制度。优化破产企业土地、房产处置程序,打通企业办证堵点,探索不动产登记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点军、高新区分别实现不动产登记票税分离和证缴分离,城区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比例已达到90%。
二、着力控制成本抓创建。
在“多测合一”改革中,分阶段实现测绘事项“一窗申报、一单委托、一次测绘、同步审核、限时办结、实时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目标,缩短办事时间50%,降低服务成本20%;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改革中,通过在线查询、查看房屋信息后直接交易,一年1000户二手房交易可节约成本213万元;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中,对符合相关政策的低风险工业项目探索“免审先建”,为企业赋能,让企业实现零审批开工,大幅减少企业审批的时间成本,为企业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
三、着力保障要素抓创建。
充分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引导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组建9个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措施。全市批准建设用地4.75万亩,同比增长83%,推进欣旺达等13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落地。当枝松高速公路项目仅用时78天实现全线用地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刷新全省最快记录。
宜昌市住建局
2022年,宜昌市住建局积极推进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 向省住建厅、省营商办成功推荐了当阳市“推动水电气网用能要素联动报装”、宜都市“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兴山县“取消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金”、宜都市和夷陵区“完善建设工程担保体系”、枝江市“土地房产处置程序”等5项小切口改革事项,进一步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
一、施工图审查改革
施工图审查环节是工程建设项目用时较长的环节。宜昌市在实施多图联审、将审查时间压缩至最长10天、最短3天的基础上,今年探索进一步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
(一)加强市级层面顶层设计。印发了《关于优化宜昌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联合审查工作的通知》,健全施工图分类审查制度,取消低风险项目施工图审查,建设单位只须将全部施工图设计文件上传至联合图审平台,出具质量安全承诺后即可办理施工许可证。
(二)加大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符合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的低风险项目,上传全部图纸至联审平台后,主管部门按照不低于60%比例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将通过中介机构评分、诚信扣分、行政处罚等方式予以惩戒。
(三)指导县市区大胆探索。宜都市探索施工图审查后置项目23个,全面推行特殊项目、一般项目、低风险项目分类联动,缩减施工图办理时限,进一步减办证时间、减跑证次数、减办证资料、增办证效率,为项目开工“分秒必争”,企业获得感和办证便利度持续提升。枝江市扩大豁免范围,在低风险免于施工图审查的基础上,取消不涉及消防、不改动主体结构的公共建筑的改扩建项目、一般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图审查;建设规模小的单层工业厂房和仓库免于施工图审查;将老旧小区改造、小型市政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纳入图审“豁免”清单,平均节省审批时间10天。
二、着力工程担保改革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持续激发建筑市场活力,减轻建筑企业资金压力,根据国务院一揽子政策,住建部门探索完善了建设工程担保体系。
(一)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鼓励以银行保函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保险公司保险单等形式。建筑业企业可以保函的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二)政府投资项目取消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程项目,招标人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
(三)强化工程质量保证银行保函应用。鼓励以银行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替代工程质量保证金。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四)优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存政策,提倡银行保单、商业保函替代现金缴存(连续二年在承建项目中未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劳动保障诚信A类单位和住建诚信A 级施工单位,按缴纳金额的50%缴纳;连续三年在承建项目中未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劳动保障先进单位和住建诚信A级施工单位,可免交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已在本地区缴纳额达到500万的,可不再缴纳)。
(五)支持建筑业企业申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支持建筑业企业申办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需融资担保的,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夷陵区累计以保函形式替代缴纳各类保证金6495.94万元,允许企业以保函形式缴纳质量保证金5752.17万元,累计为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约6.47亿元,缓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584.05万元。
三、着力工程建设领域创新
近年来,宜昌市住建领域先后探索出台工业项目五证同发、多审多验合一、消防两消合一、政府投资项目一会一函等多项改革举措,全市住建领域自我改革、大胆创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今后,将继续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深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推开先行区改革成果,持续助力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先行区创建为契机,主动对标一流,找准改革项目“小切口”,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进一步便利企业开立银行账户、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等8个改革项目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一、在工作力度上做“加法”。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同配合、定期协商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共享和应用支撑保障能力,我们主动向上汇报争取,推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增加银行开户应用模块,并向银行系统开放数据端口,争取银行开户系统与“一网通办”平台的数据对接。目前,宜昌市交行、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已在“一网通办”平台开通即时生成预约账户服务功能。加强涉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配齐现场辅导、帮办、导办人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企业开办服务质效。实行一人通办,从受理到审批由一个工作人员全权负责到底,大力推行“容缺办理”“自主承诺”服务模式,保障了审批时效大幅提升。2019年我市企业开办5个环节的办理时间为3个工作日,2020年以来实现企业开办1天办结。
二、在办理程序上做“减法”。
整合各环节所需材料,以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为主表,其他环节申请材料整合成为“附表”,实现一套表格申办企业开办所有事项。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开户等事项“一窗通办”。全市企业开办线上、线下办理渠道全面贯通,无缝对接,以前需要分别跑多个部门的事项现在线下只需跑一个窗口、线上只需登录一个专区。同步办理事项所有信息均只采集一次,不需要当事人重复提交。探索“事项全销”,企业在注销营业执照时同步办理公章、税务登记、社保账户、公积金账户、银行对公账户的注销。探索“证照同销”,兴山县在企业注销中减少清算组备案及债权人公告的登报公告程序,免提交待注销的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并指导企业完成食品、餐饮、卫生、烟草等许可证件的注销。
三、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
探索市场准营即入制,在准营即入办理过程中,“准营即入”窗口工作人员全程当好“店小二”,采取“你申请,我告知;你承诺,我发证”的极简模式。市场主体在申请表、告知书、承诺书上签字,3个签字完成申请许可材料,审批人员见“一表两书”即准予许可,市场主体30分钟就能领取行业综合许可证,以超便捷办证模式打造极简创业洼地。“一业一证”提质扩面,将“交通运输”“公共浴室”两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集成有关单项法定许可证信息,统一制发“行业综合许可证”,行业综合许可证在全省范围互认、通用。再造审批模式,实行“一并审批”。依托“一业一证”审批系统,各有关部门同步获取受理信息和相关前置部门的办理信息,依法定职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合并核查程序,实行“一次核查”。对需要现场核查事项,由行业牵头部门统筹组织,部门联合,实行多个事项一次核查、整改意见一口告知、整改情况一趟复审。
四、在降低成本上做“除法”。
从2021年5月1日起,宜昌市在为企业免费赠送3枚印章(行政章、财务章、发票章)基础上,再增加合同章和法定代表人私章,至此宜昌市新开办企业免费领取印章数达到5枚,企业开办成本真正意义上实现“零费用”。2022年以来,免费获赠公章的初创企业累计1.8万余户、计8万余枚,节省成本380万元。探索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要求企业建立全员护密、竞业限制、商务保密、最小授权等制度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涉密场所提醒、实时监控、OA系统运行、USB插口物理阻断等相应措施,在解决商业价值的问题上,采取岗位定密、薪酬增加保密费、单一涉密创造价值的财物细分、研发经费的统计等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商业秘密在企业自主保护的基础上,能及时得到行政和司法保护的认同,有助于在行政司法执法和维权实践活动中,方便主张权利的相关证据的及时确认,缩短调查时间,解决调查方向和取证等重大现实问题,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能。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充分发挥先行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自主改,推动营商环境革命走深走实,为宜昌市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贡献更多力量。
宜昌海关
今天,市优化营商办围绕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经验成果,面向社会公众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宜昌海关作为宜昌市跨境贸易改革先行区创建的推荐和指导单位,很高兴能通过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向社会公众介绍宜昌海关在推进宜昌市伍家岗区“两步申报”新模式、猇亭区“触发申报”新模式和西陵区“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新模式三个先行区创建中的做法,以及相关改革措施给本地外贸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
一、先行区创建的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先行区创建工作。今年3月份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先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之后,宜昌海关迅速行动,成立工作专班,指定责任科室,积极配合市商务局启动辖区先行区改革试点事项筛选和推荐工作,经过反复研究比选,最终择优确定伍家岗区“两步申报”等三个事项作为宜昌市跨境贸易改革先行区创建事项,占全省6个跨境贸易改革先行区的一半。
二是持续做好先行区创建指导。指定专人协同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做好辖区重点企业对接指导,通过业务培训会、座谈研讨会、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多批次开展政策宣讲和创建辅导,及时疏通和解决先行区创建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三是全力支持先行区创建验收。验收评估阶段,宜昌海关主动与伍家岗区、猇亭区和西陵区商务部门进行对接,指导商务部门按要求高标准完成自评报告编写和报送,同时密切与武汉海关负责验收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反映和上报宜昌市先行区创建的做法和成果,争取验收部门支持。通过密集的对接和沟通,宜昌市三个先行区改革事项全部获得验收部门推送,为后续全部顺利获评奠定基础。
二、“两步申报”等三个先行改革试点事项介绍
“两步申报”是指进口货物申报分为概要申报和完整申报两步进行。对于应用“两步申报”模式的商品,企业只需要概要申报9个要素,即可从口岸提离货物,剩余90多个要素的完整申报手续在货物入境14天内完成即可。通关时效较一般通关模式平均减少16小时,提高了货物流转效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进出口时间。
“触发申报”是针对保税物流即进即出货物,通过自主开发系统整合货物和物流信息,自动生成各项进、出区单证,依次自动触发申报。企业录入环节从6-8次减少到1次,申报工作量平均减低85%,车辆停留时间减少83%,货物从申报到放行仅需10分钟,避免了重复查验,大幅提高了通关时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新模式”是指海关创新监管手段,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完成查验。不仅可以合理规划检查时段,减少待检时间,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人员“零接触”,大幅提高目的地检查工作效率,提升便利化水平,保障进口货物及时投产。
三、着力推进“两步申报”标杆推广
宜昌市获评的三个跨境电商改革先行区中,伍家岗区“两步申报”模式被纳入标杆先行区试点改革名单,拟在全省推广。“两步申报”作为海关面向进口企业推出的一种全新通关模式,是海关总署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传统模式下,企业进口货物时需要一次性全口径申报105项报关单要素,而准备这些申报要素往往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而在“两步申报”模式下,企业仅需概要申报9项要素就可以从口岸提离货物,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余要素的完整申报。“两步申报”模式的应用,不仅大幅缩短了滞港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也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今年1-11月,宜昌海关“两步申报”报关单比例55.4%,明显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下一步,宜昌海关将结合宜昌市各县区进口业务特点,将有条件、有意愿的区域和企业纳入“两步申报”改革单范畴,全力配合市商务部门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工作,为推动宜昌市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
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请简要介绍一下人社服务社银合作这种模式和推进情况。
答: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今年以来,我们创新推行“社银合作”人社服务新模式,积极拓展人社服务空间、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群众办事更近更快更便利。
一是让“银行网点”成为“人社网点”。借助银行网点密度大、布局优、服务人群广、设施先进等优势,将部分人社高频业务下沉到银行网点办理。制定《人社服务社银合作服务手册》、《社银合作服务网点设置标准》,明确服务事项,规范服务流程。目前全市工行、农行、建行共157个银行网点挂牌“社银合作服务网点”,其中城区43个,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失业保险金申领、社保卡等5类21个人社高频服务事项,群众均可在身边的银行就近办理。
二是让“银行柜员”成为“服务专员”。每个合作网点均明确至少1名工作人员负责社银合作服务,由人社部门开展培训,并规范服务对接具体流程。对可通过电脑、手机、自助一体机办理的业务,由银行工作人员指导群众自助办理;对特殊情况须在窗口办理的事项,可由银行工作人员代收资料、全程代办,通过线上协同的方式为其办理,不让群众再跑路。自10月启动试点以来,累计协同办理1000余件,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三是让“乡村主体”成为“代办主体”。针对乡村居民人社服务需求,依托“惠农通”等银行乡村网点,借助农资经营店、小卖部、商超等市场主体承接服务,推进城乡居保参保缴费、待遇发放、资格认证等业务下沉,打造“社银合作乡村版”。宜昌市点军区各“惠农通”服务网点累计完成交易2.3万笔,交易金额达1372万元。宜都市在农村设置上门服务移动终端20台,设立乡村“助农取款服务点”123个、乡村振兴金融超市15家,让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领取养老金。
下一步将不断扩展“社银合作”网点覆盖面,丰富合作事项,完善服务机制,争取更多的人社业务就近办、便捷办。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在先行区创建上有什么打算?
答:一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效能。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证照的互通共享应用,持续推进各项登记注册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
二是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巩固提升企业开办“210”标准服务,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更多高频许可事项“一事联办、一事办成”。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准营承诺即入”“一业一证”改革,进一步扩大“先证后核证照同步”改革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突破创新。对标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经验,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满意为目标,大力推进流程再造。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努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强部门协作,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宜昌市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上缩小了审查范围,具体有哪些亮点和举措?
答: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联合审查改革,宜昌市住建局结合实际,提前谋划,在施工图审查精准化、高效化上下功夫。
扩大低风险建设工程范围。调整免于审查的低风险建设工程范围,包括一定规模一般公共建筑(新建单体建筑面积不大于3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功能单一,技术要求简单的多层住宅和建筑物性质为办公等)、结构简单的多层厂房或仓库(跨度小于24米、吊车吨位小于10吨的单层或跨度小于6米、楼盖无动荷载的3层以下)、无需进行消防审查验收的一般装饰装修工程、小型市政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环境整治、擦亮小城镇等不涉及消防、结构安全的工程等。低风险建设工程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质量安全承诺书上传至联合审查系统备案后,可发放施工许可证。
扩大施工图告知承诺制范围。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可在签订承诺书及施工图审合同后,容缺办理施工许可,确保在基础结构施工前完成施工图审查即可。
三、提升施工图审查效率。在项目总体符合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单体工程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对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重大线性工程,可以按标段分段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低风险建设按照不低于60%比例抽检,若工程中涉及到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则需要100%覆盖检查。后期通过责令整改、行政处罚、记入信用档案等方式对不合格单位进行惩戒。
下一步,将通过全市推广方案将试点经验制度化、标准化,在全市范围内适用,争取在施工图审查环节、工程建设领域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助力项目建设。
三峡商报记者提问
海关“两步申报”改革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答:“两步申报”这项改革将海关监管环节“前推后移”,实现海关对物流的最小化干预甚至不干预。据测算,在企业申报前,要完成105项完整要素所需的申报信息和单证,每份报关单平均通关准备时间为23小时,约占整体通关时间的71%。“两步申报”模式下,将进口报关分为“概要申报”和“完整申报”两个环节,一般信用等级以上企业可以先选择“概要申报”,对于适用于“两步申报”模式的进口货物,只需要填写9项内容即可报关,报关完成后就可以从口岸提离货物用于日常生产,之后在规定的14天时间内再完成其余要素的完整申报,这种全新的通关模式,减少了企业进口货物因等待申报所需单证而产生的滞港时间,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也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三峡晚报记者提问
宜昌市“多测合一”改革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多测合一”是指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划分为报批许可、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及产权登记等阶段,对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测量工作整合,实现同一阶段测绘工作“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联合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印发了《宜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实施细则》《宜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信用管理规定》,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是放开测绘市场。按照“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任何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均可备案后在宜昌市从事“多测合一”工作。
三是统一技术标准。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组织编制了《宜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标准》,为测绘中介机构提供了技术参考,规范测绘成果,满足各部门审批要求,提升审批进度。
四是建设信息平台。目前已上线湖北省政务服务网。为“多测合一”数据提供了全流程的管理服务,与市“工改”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了深度对接,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测绘成果的共享互用。避免了数据重复提交,提升了审批效率。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
近段时间以来,宜昌市探索推进“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用机器审批取代人工审批,用数据共享取消证明事项,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市场自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持续推进,并以此推动全市“放管服”改革理念、流程、力量、机制迭代升级?
答: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2021年以来,市委多次提出以简化审批为切入点,体系性优化营商环境,为新阶段整体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指明了战略方向。
宜昌市探索推行“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信用监管”,通过数字赋能与革命性再造流程相融合,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截至目前,367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批和告知承诺简化审批。通过业务审批系统智能核验、自动调取比对、即时完成审批、即时出证,实现企业群众办事 “少跑腿、减时限、降成本”。11月2日,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对宜昌市“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予以专题推介。
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通过审批方式手段变革逐步传导和倒逼“放管服”理念、流程、力量、机制整体性重塑。
一是推出更多智简审批应用场景。从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角度出发,继续深挖更多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智简审批应用场景。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多个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智能化办理,探索“一件事”“一类事”智简审批。
二是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强化数据支撑。将“无证明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大脑应用场景统筹推进,通过直接核减、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免于提交证明材料,为“智简审批”提供支撑,向打造“无审批”“无证明”城市不断努力。
三是推动审批与监管有效衔接。加强审批与监管执法无缝衔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监管,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强化分级分类信用监管精准监管,同步建立容错机制,形成权责明确、精准高效的监管体系,为简化审批提供制度保障,释放改革整体效应。
以先行示范引领改革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
宜昌人才网
●发布人
刘 申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津津 宜昌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吴 凯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刘溯剑 宜昌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钟 建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张 数 宜昌海关副关长
●主持人
杜玉婷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和小布来看具体情况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近年来,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围绕“放得更彻底、更到位,管得更科学、更高效,服务更精准、更贴心”,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之“活”、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助推宜昌“四个典范城市”创建。
一、大力简政放权,力促市场之“活”。
以突破性理念助力高质量发展。创新打造“五办”审批模式。通过提前介入、政企联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简并流程、金牌代办等措施,推动宜昌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以来,集中开工重点项目726个,总投资5648亿元,项目个数、投资总额全省领先。新增市场主体10.7万户、增长56.8%。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4家,总数达到52家。以系统化思维推动机制创新。宜昌市“六多合一”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被评为“湖北改革奖”。集成式提升项目审批拿地、评估、审图、验收质效,让企业拿地时间平均减少两个月左右,审图效率提升30%以上。要素供给保障更加有力,今年以来,新批建设用地5万余亩。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53个、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城市发展。依托城市大脑,完善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宜昌被评为全国新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建设宜昌市长江大保护数字监管平台,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创建提供应用支撑。围绕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建立产业大脑,建设惠企直达、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场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强化放管结合,力促经济之“稳”。
推行“互联网+监管”。积极落实国家、省“互联网+监管”试点任务,加强平台推广应用,监管数据归集总量与数据质量全省领先。2022年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强化信用监管。宜昌市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信用档案可视化工程”,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建立“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累计助力市场主体获得授信约420亿元。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按照“无事不扰、风险可控、监管高效”的原则,对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推行触发式监管,为宜昌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在全国首推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累计为企业避免直接税收风险近千万元,改革经验被列入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流域、跨层级综合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综合监管、联合执法。流域综合执法改革模式被评为全国基层十大治水经验之一。
三、持续优化服务,力促发展之“进”。
一网通办、政务公开连续2年以市州排名第一受到省政府专项激励。2021年宜昌政务环境在全省同类城市排名第一。推行“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改革。全面变革审批服务理念和方式,用机器审批替代人工审批,用数据共享取消证明事项,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市场自律,367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批和告知承诺简化审批。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升级版。100本常用证照“免提交”,总体办件时限比法定时间压缩92%,即办件率达81.3%,97%的事项可全程网办。19个行业实行行业综合许可“一证准营”,315项主题线上线下“一件事一次办”,490个事项“跨省通办”,340个高频事项“宜荆荆”都市圈跨域通办;在全省率先上线“鄂汇办”宜昌旗舰店,766个事项掌上可办;打造自助服务体系,实现24小时“自助办”、“就近办”。擦亮“宜人服务”品牌。深入实施“筑堡工程”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特色化。在全市开展基层便民服务“五个规范化”专项行动,选树40个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和100个便民服务站。坚持以下评上,全面畅通12345热线渠道,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群众满意度达99.6%。
宜昌市人社局
人社系统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先行区创建作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先手棋,作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先后在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劳动争议速裁三个领域,指导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先行区,并且按照“创建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的思路持续推进。
一、打造更加便民的服务体系,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以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推进人社服务的规范化。全面推行一窗通办,编制全业务标准化手册,所有人社业务实现一窗受理,66个高频事项即来即办,35个事项跨省通办。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清单外的事项实行兜底办理。全面推行一事联办,把人社部门牵头,分属不同部门、不同科室单位、不同环节、不同层级的业务整合起来,企业招录员工、灵活就业、企业职工退休等17个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行社银合作。目前全市银行挂牌“社银合作”服务网点157家,社保参保缴费、失业金申领、社保卡服务等21项人社高频业务可在合作网点全链条办理。全力完善网办平台。开通宜昌人社掌上通小程序,推出长辈版,社保、失业、养老、补贴申领等高频事项掌上通办。开发语音智能客服,问题咨询秒懂秒回。推行人社政策找人找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政策实行免申即享,社保待遇实现无感认证,“宜才码”成为百度热词。
二、优化劳动维权体制机制,减少企业和群众的法务成本。
推行一站式维权,建设劳动争议联处平台,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调解组织、工会维权、司法援助,推行劳动维权打包办,枝江、远安在先行区创建中,变立案审批制为容缺及时受理,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和群众“四处跑路”、相关部门“九龙治水”的维权格局。推行多元式调解,实行“先调后裁”案件处理模式,构建“人民调解+工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的多元调解工作格局,鼓励双方调解达成一致,避免“对簿公堂”,省时省力省钱,全市前三季度调解成功率达到88%,同比提升20%。推行要素式办案,在全国率先出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要素式庭审规范》,统一庭审记录模板和裁决文书样板,优化庭审流程,压缩庭审时间,精简裁决文书,提升庭审效能,远安县通过先行区创建,庭审时间平均压缩至1.5个小时,平均结案时间仅15天,较法定时间减少30天。推行数字化服务。建设标准化、信息化仲裁庭15个,开通网络庭审功能,打造安薪在线信息平台,畅通掌上维权渠道,实现咨询、投诉、立案、查询、开庭、文书送达掌上全流程办理。
三、精准搭建求职用工平台,减少企业人力成本和个人求职成本。
我们紧盯就业用工主责主业,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对接平台,扎实做好企业招聘和就业服务,建设社区零工市场。聚焦企业零散用工和居民灵活就业需求,全市建设在居民身边的社区零工市场73个,发布就业岗位3.5万个,解决企业灵活用工4520人、培训1709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85人、成功调解劳动关系34人次。开展人社专员服务。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决策部署,按照“一企一策一专员一台账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派出人社服务专员160多名,联系服务企业230余家,全面推进53项人社惠企便民政策应享尽享。提升人才招引精度。在全国高校建立50所“院校人才工作联络站”,绘制人才招引路线图,建立宜昌籍、湖北籍毕业生信息库,向宜昌籍大学生推送人才政策信息25万条,截至11月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7.12万名。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工作中持续发力,涉及6个改革事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创建中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一、着力提升质效抓创建。
2022年,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盯聚焦重点任务推进“先行区创建”。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标准地”出让,全年已出让“标准地”176宗1.79万亩,各类产业园区内的新增工业用地100%以“标准地”方式出让。二是推广五证同发,猇亭区、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10个县市区实现“五证同发”。三是全面推行“多测合一”,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报批许可、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及产权登记等三个阶段,实现同一阶段测绘工作“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四是优化不动产登记制度。优化破产企业土地、房产处置程序,打通企业办证堵点,探索不动产登记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点军、高新区分别实现不动产登记票税分离和证缴分离,城区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比例已达到90%。
二、着力控制成本抓创建。
在“多测合一”改革中,分阶段实现测绘事项“一窗申报、一单委托、一次测绘、同步审核、限时办结、实时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目标,缩短办事时间50%,降低服务成本20%;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改革中,通过在线查询、查看房屋信息后直接交易,一年1000户二手房交易可节约成本213万元;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中,对符合相关政策的低风险工业项目探索“免审先建”,为企业赋能,让企业实现零审批开工,大幅减少企业审批的时间成本,为企业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
三、着力保障要素抓创建。
充分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引导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组建9个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措施。全市批准建设用地4.75万亩,同比增长83%,推进欣旺达等13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落地。当枝松高速公路项目仅用时78天实现全线用地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刷新全省最快记录。
宜昌市住建局
2022年,宜昌市住建局积极推进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 向省住建厅、省营商办成功推荐了当阳市“推动水电气网用能要素联动报装”、宜都市“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兴山县“取消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金”、宜都市和夷陵区“完善建设工程担保体系”、枝江市“土地房产处置程序”等5项小切口改革事项,进一步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
一、施工图审查改革
施工图审查环节是工程建设项目用时较长的环节。宜昌市在实施多图联审、将审查时间压缩至最长10天、最短3天的基础上,今年探索进一步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
(一)加强市级层面顶层设计。印发了《关于优化宜昌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联合审查工作的通知》,健全施工图分类审查制度,取消低风险项目施工图审查,建设单位只须将全部施工图设计文件上传至联合图审平台,出具质量安全承诺后即可办理施工许可证。
(二)加大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符合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的低风险项目,上传全部图纸至联审平台后,主管部门按照不低于60%比例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将通过中介机构评分、诚信扣分、行政处罚等方式予以惩戒。
(三)指导县市区大胆探索。宜都市探索施工图审查后置项目23个,全面推行特殊项目、一般项目、低风险项目分类联动,缩减施工图办理时限,进一步减办证时间、减跑证次数、减办证资料、增办证效率,为项目开工“分秒必争”,企业获得感和办证便利度持续提升。枝江市扩大豁免范围,在低风险免于施工图审查的基础上,取消不涉及消防、不改动主体结构的公共建筑的改扩建项目、一般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图审查;建设规模小的单层工业厂房和仓库免于施工图审查;将老旧小区改造、小型市政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纳入图审“豁免”清单,平均节省审批时间10天。
二、着力工程担保改革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持续激发建筑市场活力,减轻建筑企业资金压力,根据国务院一揽子政策,住建部门探索完善了建设工程担保体系。
(一)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鼓励以银行保函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保险公司保险单等形式。建筑业企业可以保函的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二)政府投资项目取消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程项目,招标人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
(三)强化工程质量保证银行保函应用。鼓励以银行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替代工程质量保证金。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四)优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存政策,提倡银行保单、商业保函替代现金缴存(连续二年在承建项目中未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劳动保障诚信A类单位和住建诚信A 级施工单位,按缴纳金额的50%缴纳;连续三年在承建项目中未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劳动保障先进单位和住建诚信A级施工单位,可免交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已在本地区缴纳额达到500万的,可不再缴纳)。
(五)支持建筑业企业申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支持建筑业企业申办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需融资担保的,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夷陵区累计以保函形式替代缴纳各类保证金6495.94万元,允许企业以保函形式缴纳质量保证金5752.17万元,累计为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约6.47亿元,缓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584.05万元。
三、着力工程建设领域创新
近年来,宜昌市住建领域先后探索出台工业项目五证同发、多审多验合一、消防两消合一、政府投资项目一会一函等多项改革举措,全市住建领域自我改革、大胆创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今后,将继续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深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推开先行区改革成果,持续助力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先行区创建为契机,主动对标一流,找准改革项目“小切口”,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进一步便利企业开立银行账户、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等8个改革项目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一、在工作力度上做“加法”。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同配合、定期协商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共享和应用支撑保障能力,我们主动向上汇报争取,推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增加银行开户应用模块,并向银行系统开放数据端口,争取银行开户系统与“一网通办”平台的数据对接。目前,宜昌市交行、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已在“一网通办”平台开通即时生成预约账户服务功能。加强涉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配齐现场辅导、帮办、导办人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企业开办服务质效。实行一人通办,从受理到审批由一个工作人员全权负责到底,大力推行“容缺办理”“自主承诺”服务模式,保障了审批时效大幅提升。2019年我市企业开办5个环节的办理时间为3个工作日,2020年以来实现企业开办1天办结。
二、在办理程序上做“减法”。
整合各环节所需材料,以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为主表,其他环节申请材料整合成为“附表”,实现一套表格申办企业开办所有事项。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开户等事项“一窗通办”。全市企业开办线上、线下办理渠道全面贯通,无缝对接,以前需要分别跑多个部门的事项现在线下只需跑一个窗口、线上只需登录一个专区。同步办理事项所有信息均只采集一次,不需要当事人重复提交。探索“事项全销”,企业在注销营业执照时同步办理公章、税务登记、社保账户、公积金账户、银行对公账户的注销。探索“证照同销”,兴山县在企业注销中减少清算组备案及债权人公告的登报公告程序,免提交待注销的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并指导企业完成食品、餐饮、卫生、烟草等许可证件的注销。
三、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
探索市场准营即入制,在准营即入办理过程中,“准营即入”窗口工作人员全程当好“店小二”,采取“你申请,我告知;你承诺,我发证”的极简模式。市场主体在申请表、告知书、承诺书上签字,3个签字完成申请许可材料,审批人员见“一表两书”即准予许可,市场主体30分钟就能领取行业综合许可证,以超便捷办证模式打造极简创业洼地。“一业一证”提质扩面,将“交通运输”“公共浴室”两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集成有关单项法定许可证信息,统一制发“行业综合许可证”,行业综合许可证在全省范围互认、通用。再造审批模式,实行“一并审批”。依托“一业一证”审批系统,各有关部门同步获取受理信息和相关前置部门的办理信息,依法定职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合并核查程序,实行“一次核查”。对需要现场核查事项,由行业牵头部门统筹组织,部门联合,实行多个事项一次核查、整改意见一口告知、整改情况一趟复审。
四、在降低成本上做“除法”。
从2021年5月1日起,宜昌市在为企业免费赠送3枚印章(行政章、财务章、发票章)基础上,再增加合同章和法定代表人私章,至此宜昌市新开办企业免费领取印章数达到5枚,企业开办成本真正意义上实现“零费用”。2022年以来,免费获赠公章的初创企业累计1.8万余户、计8万余枚,节省成本380万元。探索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要求企业建立全员护密、竞业限制、商务保密、最小授权等制度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涉密场所提醒、实时监控、OA系统运行、USB插口物理阻断等相应措施,在解决商业价值的问题上,采取岗位定密、薪酬增加保密费、单一涉密创造价值的财物细分、研发经费的统计等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商业秘密在企业自主保护的基础上,能及时得到行政和司法保护的认同,有助于在行政司法执法和维权实践活动中,方便主张权利的相关证据的及时确认,缩短调查时间,解决调查方向和取证等重大现实问题,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能。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充分发挥先行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自主改,推动营商环境革命走深走实,为宜昌市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贡献更多力量。
宜昌海关
今天,市优化营商办围绕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经验成果,面向社会公众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宜昌海关作为宜昌市跨境贸易改革先行区创建的推荐和指导单位,很高兴能通过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向社会公众介绍宜昌海关在推进宜昌市伍家岗区“两步申报”新模式、猇亭区“触发申报”新模式和西陵区“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新模式三个先行区创建中的做法,以及相关改革措施给本地外贸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
一、先行区创建的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先行区创建工作。今年3月份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先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之后,宜昌海关迅速行动,成立工作专班,指定责任科室,积极配合市商务局启动辖区先行区改革试点事项筛选和推荐工作,经过反复研究比选,最终择优确定伍家岗区“两步申报”等三个事项作为宜昌市跨境贸易改革先行区创建事项,占全省6个跨境贸易改革先行区的一半。
二是持续做好先行区创建指导。指定专人协同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做好辖区重点企业对接指导,通过业务培训会、座谈研讨会、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多批次开展政策宣讲和创建辅导,及时疏通和解决先行区创建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三是全力支持先行区创建验收。验收评估阶段,宜昌海关主动与伍家岗区、猇亭区和西陵区商务部门进行对接,指导商务部门按要求高标准完成自评报告编写和报送,同时密切与武汉海关负责验收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反映和上报宜昌市先行区创建的做法和成果,争取验收部门支持。通过密集的对接和沟通,宜昌市三个先行区改革事项全部获得验收部门推送,为后续全部顺利获评奠定基础。
二、“两步申报”等三个先行改革试点事项介绍
“两步申报”是指进口货物申报分为概要申报和完整申报两步进行。对于应用“两步申报”模式的商品,企业只需要概要申报9个要素,即可从口岸提离货物,剩余90多个要素的完整申报手续在货物入境14天内完成即可。通关时效较一般通关模式平均减少16小时,提高了货物流转效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进出口时间。
“触发申报”是针对保税物流即进即出货物,通过自主开发系统整合货物和物流信息,自动生成各项进、出区单证,依次自动触发申报。企业录入环节从6-8次减少到1次,申报工作量平均减低85%,车辆停留时间减少83%,货物从申报到放行仅需10分钟,避免了重复查验,大幅提高了通关时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新模式”是指海关创新监管手段,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完成查验。不仅可以合理规划检查时段,减少待检时间,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人员“零接触”,大幅提高目的地检查工作效率,提升便利化水平,保障进口货物及时投产。
三、着力推进“两步申报”标杆推广
宜昌市获评的三个跨境电商改革先行区中,伍家岗区“两步申报”模式被纳入标杆先行区试点改革名单,拟在全省推广。“两步申报”作为海关面向进口企业推出的一种全新通关模式,是海关总署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传统模式下,企业进口货物时需要一次性全口径申报105项报关单要素,而准备这些申报要素往往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而在“两步申报”模式下,企业仅需概要申报9项要素就可以从口岸提离货物,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余要素的完整申报。“两步申报”模式的应用,不仅大幅缩短了滞港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也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今年1-11月,宜昌海关“两步申报”报关单比例55.4%,明显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下一步,宜昌海关将结合宜昌市各县区进口业务特点,将有条件、有意愿的区域和企业纳入“两步申报”改革单范畴,全力配合市商务部门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工作,为推动宜昌市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
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请简要介绍一下人社服务社银合作这种模式和推进情况。
答: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今年以来,我们创新推行“社银合作”人社服务新模式,积极拓展人社服务空间、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群众办事更近更快更便利。
一是让“银行网点”成为“人社网点”。借助银行网点密度大、布局优、服务人群广、设施先进等优势,将部分人社高频业务下沉到银行网点办理。制定《人社服务社银合作服务手册》、《社银合作服务网点设置标准》,明确服务事项,规范服务流程。目前全市工行、农行、建行共157个银行网点挂牌“社银合作服务网点”,其中城区43个,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失业保险金申领、社保卡等5类21个人社高频服务事项,群众均可在身边的银行就近办理。
二是让“银行柜员”成为“服务专员”。每个合作网点均明确至少1名工作人员负责社银合作服务,由人社部门开展培训,并规范服务对接具体流程。对可通过电脑、手机、自助一体机办理的业务,由银行工作人员指导群众自助办理;对特殊情况须在窗口办理的事项,可由银行工作人员代收资料、全程代办,通过线上协同的方式为其办理,不让群众再跑路。自10月启动试点以来,累计协同办理1000余件,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三是让“乡村主体”成为“代办主体”。针对乡村居民人社服务需求,依托“惠农通”等银行乡村网点,借助农资经营店、小卖部、商超等市场主体承接服务,推进城乡居保参保缴费、待遇发放、资格认证等业务下沉,打造“社银合作乡村版”。宜昌市点军区各“惠农通”服务网点累计完成交易2.3万笔,交易金额达1372万元。宜都市在农村设置上门服务移动终端20台,设立乡村“助农取款服务点”123个、乡村振兴金融超市15家,让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领取养老金。
下一步将不断扩展“社银合作”网点覆盖面,丰富合作事项,完善服务机制,争取更多的人社业务就近办、便捷办。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在先行区创建上有什么打算?
答:一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效能。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证照的互通共享应用,持续推进各项登记注册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
二是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巩固提升企业开办“210”标准服务,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更多高频许可事项“一事联办、一事办成”。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准营承诺即入”“一业一证”改革,进一步扩大“先证后核证照同步”改革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突破创新。对标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经验,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满意为目标,大力推进流程再造。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努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强部门协作,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宜昌市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上缩小了审查范围,具体有哪些亮点和举措?
答: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联合审查改革,宜昌市住建局结合实际,提前谋划,在施工图审查精准化、高效化上下功夫。
扩大低风险建设工程范围。调整免于审查的低风险建设工程范围,包括一定规模一般公共建筑(新建单体建筑面积不大于3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功能单一,技术要求简单的多层住宅和建筑物性质为办公等)、结构简单的多层厂房或仓库(跨度小于24米、吊车吨位小于10吨的单层或跨度小于6米、楼盖无动荷载的3层以下)、无需进行消防审查验收的一般装饰装修工程、小型市政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环境整治、擦亮小城镇等不涉及消防、结构安全的工程等。低风险建设工程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质量安全承诺书上传至联合审查系统备案后,可发放施工许可证。
扩大施工图告知承诺制范围。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可在签订承诺书及施工图审合同后,容缺办理施工许可,确保在基础结构施工前完成施工图审查即可。
三、提升施工图审查效率。在项目总体符合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单体工程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对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重大线性工程,可以按标段分段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低风险建设按照不低于60%比例抽检,若工程中涉及到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则需要100%覆盖检查。后期通过责令整改、行政处罚、记入信用档案等方式对不合格单位进行惩戒。
下一步,将通过全市推广方案将试点经验制度化、标准化,在全市范围内适用,争取在施工图审查环节、工程建设领域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助力项目建设。
三峡商报记者提问
海关“两步申报”改革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答:“两步申报”这项改革将海关监管环节“前推后移”,实现海关对物流的最小化干预甚至不干预。据测算,在企业申报前,要完成105项完整要素所需的申报信息和单证,每份报关单平均通关准备时间为23小时,约占整体通关时间的71%。“两步申报”模式下,将进口报关分为“概要申报”和“完整申报”两个环节,一般信用等级以上企业可以先选择“概要申报”,对于适用于“两步申报”模式的进口货物,只需要填写9项内容即可报关,报关完成后就可以从口岸提离货物用于日常生产,之后在规定的14天时间内再完成其余要素的完整申报,这种全新的通关模式,减少了企业进口货物因等待申报所需单证而产生的滞港时间,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也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三峡晚报记者提问
宜昌市“多测合一”改革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多测合一”是指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划分为报批许可、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及产权登记等阶段,对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测量工作整合,实现同一阶段测绘工作“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联合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印发了《宜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实施细则》《宜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信用管理规定》,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是放开测绘市场。按照“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任何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均可备案后在宜昌市从事“多测合一”工作。
三是统一技术标准。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组织编制了《宜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标准》,为测绘中介机构提供了技术参考,规范测绘成果,满足各部门审批要求,提升审批进度。
四是建设信息平台。目前已上线湖北省政务服务网。为“多测合一”数据提供了全流程的管理服务,与市“工改”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了深度对接,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测绘成果的共享互用。避免了数据重复提交,提升了审批效率。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
近段时间以来,宜昌市探索推进“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用机器审批取代人工审批,用数据共享取消证明事项,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市场自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持续推进,并以此推动全市“放管服”改革理念、流程、力量、机制迭代升级?
答: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2021年以来,市委多次提出以简化审批为切入点,体系性优化营商环境,为新阶段整体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指明了战略方向。
宜昌市探索推行“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信用监管”,通过数字赋能与革命性再造流程相融合,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截至目前,367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批和告知承诺简化审批。通过业务审批系统智能核验、自动调取比对、即时完成审批、即时出证,实现企业群众办事 “少跑腿、减时限、降成本”。11月2日,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对宜昌市“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予以专题推介。
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通过审批方式手段变革逐步传导和倒逼“放管服”理念、流程、力量、机制整体性重塑。
一是推出更多智简审批应用场景。从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角度出发,继续深挖更多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智简审批应用场景。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多个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智能化办理,探索“一件事”“一类事”智简审批。
二是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强化数据支撑。将“无证明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大脑应用场景统筹推进,通过直接核减、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免于提交证明材料,为“智简审批”提供支撑,向打造“无审批”“无证明”城市不断努力。
三是推动审批与监管有效衔接。加强审批与监管执法无缝衔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监管,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强化分级分类信用监管精准监管,同步建立容错机制,形成权责明确、精准高效的监管体系,为简化审批提供制度保障,释放改革整体效应。
以先行示范引领改革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
宜昌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