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才观”的城市之问:为什么是宜昌
全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宜昌,在高质量发展中快速崛起,张开双臂诚邀天下英才。 (周星亮 摄)
宜昌市夷陵区宜美特科技公司现代化的无尘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生产激光全息包装材料。(曙松 摄)
研发人员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内进行绿色化工实验。 (曙松 摄)
宜昌“330”三峡国际人才日上,全国50所高校招才工作站揭牌。 (林潇 摄)
美国康奈尔大学师生在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望家祠堂体验用毛笔书写汉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张国荣 摄)
宜才码
宜昌人才政策
人才宜昌公众号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江峡轮”视察宜昌三斗坪的中堡岛,对开发三峡作出重要指示。
为纪念毛主席的这次视察,葛洲坝工程被命名为“330工程”。宜昌以此为标志,汇聚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大国工匠,短短几十年里,由峡江小城迅速跃升为滨江明星城市。
如今,“330”对宜昌而言,已不仅仅是“万里长江第一坝”的水利工程史诗,还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人才史诗——今年3月,“330”三峡国际人才日大型主题活动在宜昌举行,全面吹响宜昌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的嘹亮号角,加速迈向区域性人才中心。
回望过去,宜昌因人才而蝶变。屈原“举贤授能”的“美政”思想,具有历久弥新的历史穿透力。
50多年前,在党中央的号召下,266家大小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落户宜昌,为宜昌带来了设备更新和技术革命,为后续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望当下,宜昌因人才而精彩。为了“扭住人才这个最大活力要素,打造更优平台,蓄积更高势能,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2021年,宜昌出台“1+4”人才新政,并同步发布为各类人才认定、落户宜昌而定制的微信小程序“宜才码”。“以一座城的诚意礼敬天下英才”,成为宜昌社会各界的共识。
截至今年9月27日,“宜才码”已完成注册95493人,认定A—F类人才26285人。其中博士314人,硕士3103人。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常住人口近400万人的宜昌,跻身“大城市”之列。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几百年来,全球人口大迁徙引发了区域兴衰、产业更替和浪潮更迭。经济学家指出,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决定人口集聚的关键,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及与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
2021年,宜昌经济总量跨越5000亿大关,完成了城市能级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一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宜昌冲锋8000亿、逐梦万亿级的绿色发展航程,已经开启。
发展动能的变化,也必将带来人才战略的变化。
当前,宜昌正全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六城五中心”发展蓝图已系统架构,“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目标笃定,这一切,都与人才和人口密不可分。
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各种生产力要素配置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宜昌实现产业迭代升级、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支撑。人才工作是战略性、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人才来宜昌施展抱负、实现价值,与城市共同成长。
与此同时,宜昌将充分释放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聚焦解决痛点问题,做好原有人才政策的系统集成,因地制宜出台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人才政策,投入真金白银、真情真心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在全社会营造礼遇人才、尊崇人才的良好氛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到2025年,宜昌城区将新引进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0万以上,新增人才总量40万,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万人,带动城区新增人口40万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0万以上。
亮点
出台“1+4”人才新政 5年拿出70亿真金白银引才聚才
以一座城的诚意礼敬天下英才
2021年11月,宜昌出台“1+4”人才新政,涵盖政策创新点78项,计划5年综合投入超过70亿元,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高地。其中,设立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吸引人才参与城市场景打造等多个创新性举措,为宜昌在激烈的城市人才竞争中,探索了一条新的求才之路。
今年1月至9月,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58554人。其中,宜昌市外人才44316人,占引进人数的75.68%。新引进博士1144人,硕士3916人,同比增长均实现翻番。在710所、兴发集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达到过去几年的总和。
给政策 5年投入70亿重金
据了解,宜昌“1+4”人才新政,建立了一套以A到F人才分类为基础,涵盖落户安居、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9大类15项服务的生活保障政策。
人才落户,头一个关心的问题就是安居。宜昌市委组织部介绍,在宜昌,大学生从实习求职到成家立业,全过程都能以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解决住房问题——
实习求职免费住,由所在单位负责住宿,来宜昌求职应聘15天内可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就业3年免房租,可以1元年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房源不足时,按照博士每年12000元、硕士9600元、中专及本专科60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
人才购房,政府帮忙付首付。首次宜昌就业2年内,购买人才房按博士等D类及以上人才10万元、硕士等E类人才6万元、本专科等F类人才5万元、中职技校3万元发放“购房首付款补贴券”。目前,宜昌城区几乎所有楼盘都“接券”。
除了人才低成本易居政策体系,宜昌还积极对标武汉“3551光谷人才计划”,提出5年引进培育100名产业领军人才、100个产业领军项目的“双百计划”。入选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最高可获1000万元综合资助,项目最高可获1亿元股权投资,对顶尖型人才项目实行滚动资助、上不封顶。
政策对新引进博士生一次性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硕士、本专科、中专技校生均可分别给予相应补贴。
宜昌还在全国首创推出在校大中专学生预缴住房储备金制度,为有意向毕业后来宜昌就业的大中专学生,按不同标准建立电子账户并按月发放住房储备金,毕业后来宜昌就业创业,即转化为住房公积金。
给场景 让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驱动,首先要“驱动人才”。
今年2月,在宜昌市三峡国际人才城举行的一场城市创新场景项目专场发布会上,宜昌城发集团、产投集团、宜化集团、安琪集团等4家企业,发布了多个创新场景项目,涉及文化旅游、智慧城市、精细化工、生物技术等领域,诚邀海内外人才团队参与。
“创新场景项目清单主要以市直国有企业为龙头,希望发挥国资国企示范带动作用,以场景牵引宜昌城市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并释放人才发展活力。”宜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安琪合成生物学创新实验室,正在切入合成生物学赛道,建设蛋白质改造、发酵和提取纯化技术等一系列实验室,核心技术人员可纳入股权激励。
去年11月,宜昌城市创新场景发布平台启动。截至目前,已举办“城市大脑”、区域性科创中心及县市区专题发布10余场次,共发布场景项目108个、总投资规模超过900亿元。
场景发布后,已有数个国内外团队接洽,部分项目已经开展合作。通过创新场景清单引才育才,成为宜昌招才引智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宜昌将面向企业、科研单位评选6家“创新场景实验室”,并给予100万元重奖,同时评出10个“场景应用示范工程”。未来,宜昌每年将征集并发布不少于200个城市创新场景和创新产品成果,推动场景项目落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吸引人才参与城市场景打造和技术创新。
破机制 拿出300个专项事业编
去年11月,为大规模引进创新人才,宜昌创立创新人才学院,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并拿出300个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
这个新组建的事业单位,主要瞄准研发人员、程序员、设计师、AI大数据工程师等紧缺急需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宜昌重点产业和领军企业实施“人才输血”。
今年1月底,该学院宣布面向社会启动引进258名人才,用人企业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10研究所(单列管理)、湖北三峡实验室、安琪酵母、宜昌人福药业、东土科技等,学历要求全部为硕士博士。
宜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由人才所在单位自主设定,养老社保、住房公积金等按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缴纳,享受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待遇。双方约定5年服务期,期满后根据个人和用人单位需求,可选择继续留在企业服务,也可按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通过考核招聘有序进入全市相关事业单位。
造生态 以最大诚意为梦想“兜底”
2021年11月,宜昌推出“宜才码”及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人才政策“一站受理、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宜才码”上,根据不同的人才层级,可享受从A到F等6档不同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宜才码”注册人数已突破9万人。
见到闵威时,他正在宜昌公积金中心办贷款。作为“宜才码”E类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为可申请贷款额度的1.4倍。“公积金贷了70万。”他说,“首付抵充了6万元人才购房券,家里凑了10来万,在宜昌伍家岗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
闵威是洪湖人,在连云港攻读药物化学制药硕士,毕业后顺利应聘至宜昌人福药业,从事药品分析、研发和化验工作。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刚入职不久,公司人力部门就主动为他申请了各项人才补贴和职称申报。
“每月房贷3046元,公司每月缴存公积金1000元,宜昌人才生活补贴连续三年每月500元,算下来每月房贷开支不到工资的30%,没什么压力。”他说,但他更看重的,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和生态。
围绕让人才自由流动、自由创造,宜昌正在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户籍、地域和档案限制,劳动关系在宜昌的人才均可纳入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职称评审向基层一线倾斜。同时,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按实际贡献匹配薪酬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在该市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在职创业,或选派至企业工作、参与项目合作。
这些创新举措,都将影响人才落户的步伐和获得感。
“我最喜欢这座城市的地方在于,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梦想,宜昌都愿意拿出城市最大的诚意,为梦想兜底。”闵威说。
树品牌 让“330”成为最具温度的人才港湾
今年3月29日至31日,宜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招才引智活动——首届宜昌“330”三峡国际人才日,登陆峡江。
“万名校友资智汇宜”、首届中国长江人才发展高峰论坛、院士(专家)携手“宜荆荆恩”、全球天使峰会(中国·宜昌)、青年人才千人派对等7场大型主题活动,向天下英才广发英雄帖,吸引了全国400多名各领域杰出校友,该市各行业优秀人才代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等全国50所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嘉宾参加,与会总人数近千人。
这些校友,不仅带回了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也带回了一批优质项目和重大投资。签约项目中,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校友本人回宜昌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83.56亿元;校友引荐回宜昌项目26个,总投资298.92亿元;其他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649.85亿元,涵盖了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等多个领域。
23名优秀校友受聘宜昌市高级专家顾问(校友智库),为宜昌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决策服务。
首届“宜昌市十大杰出人才”评选出炉,40名“青年领军人才”,50名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和金融之星,79名“千人百店”优秀人才和20家网红品牌店获奖,奖金总额达1879万元。
人才日上,宜昌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0所省内外高校人才工作站集中授牌,宜昌城市大脑研究院、三峡人才集团、宜昌创新人才学院等三大招才引智平台,同步揭牌。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等均表示,将分别指导宜昌建设三大高端平台,为宜昌汇集全国高端智库支持、招募全国各领域高端人才提供帮助。
未来,每一年的3月30日,都将作为来宜昌人才的专属节日,以一座城的名义礼敬天下英才,打造最具温度的人才港湾。
人物
为青年人筑城
他们,正在改变宜昌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8月16日,宜昌举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仪式,张开双臂成为青年们追逐理想的圆梦之城和寻找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城。
8月31日,宜昌举办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会暨万名新引进大学生人才政策集中兑现活动,为万名大学生发放人才综合补贴共计5.06亿元,并发布了将中职、技校毕业生纳入“1+4”政策保障、为大中专学生建立在宜昌就业住房储备金、为大学新生发放公交卡和旅游年卡等3项新政策。其中,面向国内高校、高职高专、中职中专、技工学校的在校大中专学生预缴在宜昌就业住房储备金,为国内首创。
9月23日,2400名在宜昌的大学新生收到价值850万元的“爱上宜昌书香行·一册两卡三实践”大礼包,每份礼包包含一本《宜昌新青年》宣传手册、一张100元面值旅游年卡和100元面值公交卡、一次城市夜游、一次城市就业实践、一次城市代言实践。
一切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宜昌要树立大人才观,以实绩论人才,为人才发展搭建广阔舞台,注重人才的市场化评价,确保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1.png.png
科技创新 一靠投入 二靠人才
湖北三峡实验室主任、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池汝安
走进湖北三峡实验室,研发中心大厅墙壁上,镌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池汝安说,三峡实验室聘请11位行业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组建由张锁江院士任组长的19位专家学术委员会,汇聚了42个化工领域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14个为国家级平台。2022年,湖北三峡实验室专职研发人员265人,力争经过3年努力,专职研发人员达到500人以上。
他说,过去我们的产品按“吨”卖,如今前沿产品按“克”卖。如果宜昌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重视人才,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
12.png.png
从家乡走向世界 从世界回到家乡
中船重工安谱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尤兴志
尤兴志是宜昌秭归人,秭归是三峡大坝所在地。
2013年,他回国后和高中同班同学、清华大学的兰江博士,返回家乡宜昌创业。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国内率先突破了新一代化学探测技术,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精密分析仪器公司。
今年是尤兴志回宜昌创业的第9个年头。“9年里,我亲身感受到宜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良好的人才生态。”他说,公司招聘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都享受了人才补贴政策,将前端原理技术突破放在一线城市,后端的工程化和产品化放在宜昌,对公司发展具有很大优势。
2021年,安谱仪器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启动科创板上市筹划工作。
13.png.png
归国女博士后为生命“解冻”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查运红
2009年,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招硕引博”工程引进查运红博士。她的到来,为医院神经内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年9月,她前往美国佐治亚医学院,攻读博士后。
2018年,为刻苦钻研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发病机制,查运红赴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
多年以来,她带领团队持续向渐冻症诊治的“珠峰”发起挑战,于2020年成立“渐冻症诊疗康复中心”,为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渐冻症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不仅如此,她还先后牵头成立湖北省“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宜昌市“神经内科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全省首个“结节性硬化门诊”。
在查运红的带领下,医院科研团队建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基础研究药物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目前正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14.png.png
选一城生活 择一城奋斗
安琪酵母环保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朱婷婷
朱婷婷是四川眉山人,去年底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今年1月来到宜昌,进入安琪集团工作,如今是安琪酵母环保技术中心的一名高级工程师。
在这座城市,她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对人才的重视。宜昌“1+4”人才新政,对博士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和10万元购房首付补贴,并一次性到位,只需在“宜才码”上申请就可以得到。宜昌的公积金也可以放大,博士可贷款75万元。
安琪不仅给朱婷婷开出了具有竞争力的年薪,还提供过渡性住房及优惠价的人才房。“更难得的是,市里还给我配了事业编制,让人很安心。”
转眼间,朱婷婷来到宜昌已有9个月。在公司配备平台和团队的帮助下,她申请了湖北省科研项目基金,一批高端的检测分析设备也已经在采购的路上,研究工作有了初步进展。
“目前,3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补贴已经到账。我要邀请更多同学和师弟师妹来宜昌发展!”
来了就是宜昌人!
一网打尽“1+4”人才政策
2021年,宜昌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加快人才集聚打造区域性活力中心的实施意见》《宜昌市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实施办法》《宜昌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宜昌市人才分类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城市场景营城工作实施方案》等“1+4”人才新政,涵盖政策创新点78项,计划5年综合投入超过70亿元,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高地。今年8月31日,宜昌再次对外发布了3项人才新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升级。
◎ 力争5年内,宜昌城区计划新引进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0万人以上、新增人才总量40万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万人。
◎ 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入选者最高可获1000万元综合资助,对顶尖人才实行滚动资助,上不封顶。
◎ “双创”战略团队入选者最高可获350万元综合资助。
◎ 支持企业聚焦新经济领域,引进和培育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新动能人才,给予企业最高每人20万元奖励。
◎ 对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3年内发放15万元至30万元生活补贴。
◎ 新引进宜昌首次就业的博士、硕士、本科及以下学历毕业生,三年内可以1元/年租金申请人才公寓,或分别按12000元、9600元、6000元/年的标准领取租房补贴。
◎ 在宜首次就业(含返乡创业)两年内的博士、硕士、本(专)科毕业生,在宜昌城区购买人才房,符合条件的分别一次性发放10万元、6万元、5万元“购房首付款补贴券”。
◎ 已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人才,购买首套首贷自住住房,可按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的1.2至1.5倍系数申请贷款。
◎ 将中职、技校毕业生纳入“1+4”政策保障。
◎ 为大中专学生建立在宜昌就业住房储备金制度。
宜昌人才网
宜昌市夷陵区宜美特科技公司现代化的无尘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生产激光全息包装材料。(曙松 摄)
研发人员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内进行绿色化工实验。 (曙松 摄)
宜昌“330”三峡国际人才日上,全国50所高校招才工作站揭牌。 (林潇 摄)
美国康奈尔大学师生在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望家祠堂体验用毛笔书写汉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张国荣 摄)
宜才码
宜昌人才政策
人才宜昌公众号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江峡轮”视察宜昌三斗坪的中堡岛,对开发三峡作出重要指示。
为纪念毛主席的这次视察,葛洲坝工程被命名为“330工程”。宜昌以此为标志,汇聚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大国工匠,短短几十年里,由峡江小城迅速跃升为滨江明星城市。
如今,“330”对宜昌而言,已不仅仅是“万里长江第一坝”的水利工程史诗,还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人才史诗——今年3月,“330”三峡国际人才日大型主题活动在宜昌举行,全面吹响宜昌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的嘹亮号角,加速迈向区域性人才中心。
回望过去,宜昌因人才而蝶变。屈原“举贤授能”的“美政”思想,具有历久弥新的历史穿透力。
50多年前,在党中央的号召下,266家大小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落户宜昌,为宜昌带来了设备更新和技术革命,为后续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望当下,宜昌因人才而精彩。为了“扭住人才这个最大活力要素,打造更优平台,蓄积更高势能,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2021年,宜昌出台“1+4”人才新政,并同步发布为各类人才认定、落户宜昌而定制的微信小程序“宜才码”。“以一座城的诚意礼敬天下英才”,成为宜昌社会各界的共识。
截至今年9月27日,“宜才码”已完成注册95493人,认定A—F类人才26285人。其中博士314人,硕士3103人。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常住人口近400万人的宜昌,跻身“大城市”之列。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几百年来,全球人口大迁徙引发了区域兴衰、产业更替和浪潮更迭。经济学家指出,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决定人口集聚的关键,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及与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
2021年,宜昌经济总量跨越5000亿大关,完成了城市能级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一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宜昌冲锋8000亿、逐梦万亿级的绿色发展航程,已经开启。
发展动能的变化,也必将带来人才战略的变化。
当前,宜昌正全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六城五中心”发展蓝图已系统架构,“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目标笃定,这一切,都与人才和人口密不可分。
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各种生产力要素配置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宜昌实现产业迭代升级、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支撑。人才工作是战略性、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人才来宜昌施展抱负、实现价值,与城市共同成长。
与此同时,宜昌将充分释放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聚焦解决痛点问题,做好原有人才政策的系统集成,因地制宜出台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人才政策,投入真金白银、真情真心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在全社会营造礼遇人才、尊崇人才的良好氛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到2025年,宜昌城区将新引进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0万以上,新增人才总量40万,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万人,带动城区新增人口40万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0万以上。
亮点
出台“1+4”人才新政 5年拿出70亿真金白银引才聚才
以一座城的诚意礼敬天下英才
2021年11月,宜昌出台“1+4”人才新政,涵盖政策创新点78项,计划5年综合投入超过70亿元,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高地。其中,设立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吸引人才参与城市场景打造等多个创新性举措,为宜昌在激烈的城市人才竞争中,探索了一条新的求才之路。
今年1月至9月,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58554人。其中,宜昌市外人才44316人,占引进人数的75.68%。新引进博士1144人,硕士3916人,同比增长均实现翻番。在710所、兴发集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达到过去几年的总和。
给政策 5年投入70亿重金
据了解,宜昌“1+4”人才新政,建立了一套以A到F人才分类为基础,涵盖落户安居、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9大类15项服务的生活保障政策。
人才落户,头一个关心的问题就是安居。宜昌市委组织部介绍,在宜昌,大学生从实习求职到成家立业,全过程都能以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解决住房问题——
实习求职免费住,由所在单位负责住宿,来宜昌求职应聘15天内可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就业3年免房租,可以1元年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房源不足时,按照博士每年12000元、硕士9600元、中专及本专科60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
人才购房,政府帮忙付首付。首次宜昌就业2年内,购买人才房按博士等D类及以上人才10万元、硕士等E类人才6万元、本专科等F类人才5万元、中职技校3万元发放“购房首付款补贴券”。目前,宜昌城区几乎所有楼盘都“接券”。
除了人才低成本易居政策体系,宜昌还积极对标武汉“3551光谷人才计划”,提出5年引进培育100名产业领军人才、100个产业领军项目的“双百计划”。入选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最高可获1000万元综合资助,项目最高可获1亿元股权投资,对顶尖型人才项目实行滚动资助、上不封顶。
政策对新引进博士生一次性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硕士、本专科、中专技校生均可分别给予相应补贴。
宜昌还在全国首创推出在校大中专学生预缴住房储备金制度,为有意向毕业后来宜昌就业的大中专学生,按不同标准建立电子账户并按月发放住房储备金,毕业后来宜昌就业创业,即转化为住房公积金。
给场景 让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驱动,首先要“驱动人才”。
今年2月,在宜昌市三峡国际人才城举行的一场城市创新场景项目专场发布会上,宜昌城发集团、产投集团、宜化集团、安琪集团等4家企业,发布了多个创新场景项目,涉及文化旅游、智慧城市、精细化工、生物技术等领域,诚邀海内外人才团队参与。
“创新场景项目清单主要以市直国有企业为龙头,希望发挥国资国企示范带动作用,以场景牵引宜昌城市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并释放人才发展活力。”宜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安琪合成生物学创新实验室,正在切入合成生物学赛道,建设蛋白质改造、发酵和提取纯化技术等一系列实验室,核心技术人员可纳入股权激励。
去年11月,宜昌城市创新场景发布平台启动。截至目前,已举办“城市大脑”、区域性科创中心及县市区专题发布10余场次,共发布场景项目108个、总投资规模超过900亿元。
场景发布后,已有数个国内外团队接洽,部分项目已经开展合作。通过创新场景清单引才育才,成为宜昌招才引智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宜昌将面向企业、科研单位评选6家“创新场景实验室”,并给予100万元重奖,同时评出10个“场景应用示范工程”。未来,宜昌每年将征集并发布不少于200个城市创新场景和创新产品成果,推动场景项目落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吸引人才参与城市场景打造和技术创新。
破机制 拿出300个专项事业编
去年11月,为大规模引进创新人才,宜昌创立创新人才学院,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并拿出300个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
这个新组建的事业单位,主要瞄准研发人员、程序员、设计师、AI大数据工程师等紧缺急需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宜昌重点产业和领军企业实施“人才输血”。
今年1月底,该学院宣布面向社会启动引进258名人才,用人企业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10研究所(单列管理)、湖北三峡实验室、安琪酵母、宜昌人福药业、东土科技等,学历要求全部为硕士博士。
宜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由人才所在单位自主设定,养老社保、住房公积金等按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缴纳,享受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待遇。双方约定5年服务期,期满后根据个人和用人单位需求,可选择继续留在企业服务,也可按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通过考核招聘有序进入全市相关事业单位。
造生态 以最大诚意为梦想“兜底”
2021年11月,宜昌推出“宜才码”及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人才政策“一站受理、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宜才码”上,根据不同的人才层级,可享受从A到F等6档不同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宜才码”注册人数已突破9万人。
见到闵威时,他正在宜昌公积金中心办贷款。作为“宜才码”E类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为可申请贷款额度的1.4倍。“公积金贷了70万。”他说,“首付抵充了6万元人才购房券,家里凑了10来万,在宜昌伍家岗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
闵威是洪湖人,在连云港攻读药物化学制药硕士,毕业后顺利应聘至宜昌人福药业,从事药品分析、研发和化验工作。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刚入职不久,公司人力部门就主动为他申请了各项人才补贴和职称申报。
“每月房贷3046元,公司每月缴存公积金1000元,宜昌人才生活补贴连续三年每月500元,算下来每月房贷开支不到工资的30%,没什么压力。”他说,但他更看重的,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和生态。
围绕让人才自由流动、自由创造,宜昌正在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户籍、地域和档案限制,劳动关系在宜昌的人才均可纳入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职称评审向基层一线倾斜。同时,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按实际贡献匹配薪酬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在该市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在职创业,或选派至企业工作、参与项目合作。
这些创新举措,都将影响人才落户的步伐和获得感。
“我最喜欢这座城市的地方在于,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梦想,宜昌都愿意拿出城市最大的诚意,为梦想兜底。”闵威说。
树品牌 让“330”成为最具温度的人才港湾
今年3月29日至31日,宜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招才引智活动——首届宜昌“330”三峡国际人才日,登陆峡江。
“万名校友资智汇宜”、首届中国长江人才发展高峰论坛、院士(专家)携手“宜荆荆恩”、全球天使峰会(中国·宜昌)、青年人才千人派对等7场大型主题活动,向天下英才广发英雄帖,吸引了全国400多名各领域杰出校友,该市各行业优秀人才代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等全国50所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嘉宾参加,与会总人数近千人。
这些校友,不仅带回了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也带回了一批优质项目和重大投资。签约项目中,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校友本人回宜昌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83.56亿元;校友引荐回宜昌项目26个,总投资298.92亿元;其他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649.85亿元,涵盖了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等多个领域。
23名优秀校友受聘宜昌市高级专家顾问(校友智库),为宜昌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决策服务。
首届“宜昌市十大杰出人才”评选出炉,40名“青年领军人才”,50名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和金融之星,79名“千人百店”优秀人才和20家网红品牌店获奖,奖金总额达1879万元。
人才日上,宜昌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0所省内外高校人才工作站集中授牌,宜昌城市大脑研究院、三峡人才集团、宜昌创新人才学院等三大招才引智平台,同步揭牌。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等均表示,将分别指导宜昌建设三大高端平台,为宜昌汇集全国高端智库支持、招募全国各领域高端人才提供帮助。
未来,每一年的3月30日,都将作为来宜昌人才的专属节日,以一座城的名义礼敬天下英才,打造最具温度的人才港湾。
人物
为青年人筑城
他们,正在改变宜昌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8月16日,宜昌举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仪式,张开双臂成为青年们追逐理想的圆梦之城和寻找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城。
8月31日,宜昌举办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会暨万名新引进大学生人才政策集中兑现活动,为万名大学生发放人才综合补贴共计5.06亿元,并发布了将中职、技校毕业生纳入“1+4”政策保障、为大中专学生建立在宜昌就业住房储备金、为大学新生发放公交卡和旅游年卡等3项新政策。其中,面向国内高校、高职高专、中职中专、技工学校的在校大中专学生预缴在宜昌就业住房储备金,为国内首创。
9月23日,2400名在宜昌的大学新生收到价值850万元的“爱上宜昌书香行·一册两卡三实践”大礼包,每份礼包包含一本《宜昌新青年》宣传手册、一张100元面值旅游年卡和100元面值公交卡、一次城市夜游、一次城市就业实践、一次城市代言实践。
一切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宜昌要树立大人才观,以实绩论人才,为人才发展搭建广阔舞台,注重人才的市场化评价,确保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1.png.png
科技创新 一靠投入 二靠人才
湖北三峡实验室主任、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池汝安
走进湖北三峡实验室,研发中心大厅墙壁上,镌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池汝安说,三峡实验室聘请11位行业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组建由张锁江院士任组长的19位专家学术委员会,汇聚了42个化工领域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14个为国家级平台。2022年,湖北三峡实验室专职研发人员265人,力争经过3年努力,专职研发人员达到500人以上。
他说,过去我们的产品按“吨”卖,如今前沿产品按“克”卖。如果宜昌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重视人才,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
12.png.png
从家乡走向世界 从世界回到家乡
中船重工安谱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尤兴志
尤兴志是宜昌秭归人,秭归是三峡大坝所在地。
2013年,他回国后和高中同班同学、清华大学的兰江博士,返回家乡宜昌创业。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国内率先突破了新一代化学探测技术,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精密分析仪器公司。
今年是尤兴志回宜昌创业的第9个年头。“9年里,我亲身感受到宜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良好的人才生态。”他说,公司招聘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都享受了人才补贴政策,将前端原理技术突破放在一线城市,后端的工程化和产品化放在宜昌,对公司发展具有很大优势。
2021年,安谱仪器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启动科创板上市筹划工作。
13.png.png
归国女博士后为生命“解冻”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查运红
2009年,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招硕引博”工程引进查运红博士。她的到来,为医院神经内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年9月,她前往美国佐治亚医学院,攻读博士后。
2018年,为刻苦钻研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发病机制,查运红赴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
多年以来,她带领团队持续向渐冻症诊治的“珠峰”发起挑战,于2020年成立“渐冻症诊疗康复中心”,为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渐冻症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不仅如此,她还先后牵头成立湖北省“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宜昌市“神经内科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全省首个“结节性硬化门诊”。
在查运红的带领下,医院科研团队建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基础研究药物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目前正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14.png.png
选一城生活 择一城奋斗
安琪酵母环保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朱婷婷
朱婷婷是四川眉山人,去年底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今年1月来到宜昌,进入安琪集团工作,如今是安琪酵母环保技术中心的一名高级工程师。
在这座城市,她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对人才的重视。宜昌“1+4”人才新政,对博士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和10万元购房首付补贴,并一次性到位,只需在“宜才码”上申请就可以得到。宜昌的公积金也可以放大,博士可贷款75万元。
安琪不仅给朱婷婷开出了具有竞争力的年薪,还提供过渡性住房及优惠价的人才房。“更难得的是,市里还给我配了事业编制,让人很安心。”
转眼间,朱婷婷来到宜昌已有9个月。在公司配备平台和团队的帮助下,她申请了湖北省科研项目基金,一批高端的检测分析设备也已经在采购的路上,研究工作有了初步进展。
“目前,3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补贴已经到账。我要邀请更多同学和师弟师妹来宜昌发展!”
来了就是宜昌人!
一网打尽“1+4”人才政策
2021年,宜昌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加快人才集聚打造区域性活力中心的实施意见》《宜昌市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实施办法》《宜昌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宜昌市人才分类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城市场景营城工作实施方案》等“1+4”人才新政,涵盖政策创新点78项,计划5年综合投入超过70亿元,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高地。今年8月31日,宜昌再次对外发布了3项人才新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升级。
◎ 力争5年内,宜昌城区计划新引进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0万人以上、新增人才总量40万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万人。
◎ 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入选者最高可获1000万元综合资助,对顶尖人才实行滚动资助,上不封顶。
◎ “双创”战略团队入选者最高可获350万元综合资助。
◎ 支持企业聚焦新经济领域,引进和培育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新动能人才,给予企业最高每人20万元奖励。
◎ 对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3年内发放15万元至30万元生活补贴。
◎ 新引进宜昌首次就业的博士、硕士、本科及以下学历毕业生,三年内可以1元/年租金申请人才公寓,或分别按12000元、9600元、6000元/年的标准领取租房补贴。
◎ 在宜首次就业(含返乡创业)两年内的博士、硕士、本(专)科毕业生,在宜昌城区购买人才房,符合条件的分别一次性发放10万元、6万元、5万元“购房首付款补贴券”。
◎ 已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人才,购买首套首贷自住住房,可按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的1.2至1.5倍系数申请贷款。
◎ 将中职、技校毕业生纳入“1+4”政策保障。
◎ 为大中专学生建立在宜昌就业住房储备金制度。
◎ 为大学新生发放公交卡和旅游年卡。